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昌 → 冐昌”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7,分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下一页
六府
张籍
次将
司禄
戴筐
绕境
文昌缠斗
段文昌(字 墨卿、景初 行第 十九 邹平郡公、安平郡公 )
沈文昌
毛文昌(字 则之 )
史文昌(号 云麓 )
杨文昌
赵文昌
分类词汇(续上)
三宫六府
张籍
次将
司禄
戴筐
绕境
文昌缠斗
其它辞典
张籍(字 文昌 世称 张司业、韩门弟子 行第 十八 )段文昌(字 墨卿、景初 行第 十九 邹平郡公、安平郡公 )
沈文昌
毛文昌(字 则之 )
史文昌(号 云麓 )
杨文昌
赵文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767—约830 【介绍】: 唐吴郡人,寓居和州乌江,字文昌。德宗贞元十五年进士。宪宗元和元年,补太常寺太祝,十年不得升迁,家贫,有眼疾,孟郊嘲为“穷瞎张太祝”。后累迁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也称张司业或张水部。与当时名士多有交游,韩愈尤贤重之。长于乐府诗,颇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0?有生于767、768、772,卒于829等说 字文昌,排行十八,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后移居和州(今安徽和县)。德宗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历任太常寺太祝、国子助教、国子博士、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又因家境贫困,眼疾严重,故孟郊称其为“穷瞎张太祝”(《寄张籍》)。曾从学于韩愈,且得其称扬,世称韩门弟子。当时朝野名士皆与之游,如王建、孟郊、贾岛、于鹄,多所赠答。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今人卞孝萱有《张籍简谱》。张籍又与白居易相友善,其文学观念亦与白相近。其诗工于乐府,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白居易称誉曰:“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工古乐府,举代少其伦。”(《读张籍古乐府》)其乐府诗多用口语,精警凝炼而又平易自然,正如宋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著有《张司业集》,通行本有《四部丛刊》景明刊本8卷。《全唐诗》存诗6卷,《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唐诗汇评
张籍(约766-830),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一说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贞元十五年(799)登进士第。元和初,调补太常寺太祝。十一年转国子助教。十五年迁秘书省秘书郎,经韩愈推荐,授国子博士。长庆二年,除水部员外郎。宝历末为主客郎中。大和二年,迁国子司业。卒。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籍工诗,尤长乐府古风,甚为时辈所重,与王建齐名,称“张王乐府”。当时诗人,如元稹、白居易、刘禹锡、姚合、贾岛等均有往还唱和,与韩愈、孟郊交谊尤骂。后进诗人朱庆馀、项斯等,亦得其推挽。宥《张籍诗集》七卷。今有《张司业集》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五卷。全唐文·卷六百八十四
籍字文昌。和州乌江人。贞元中进士。终国子司业。
作品评论
张洎《张司业诗集序》
公为占风最善,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继其美者,唯公一人。故白太傅读公集曰:“张公何为者?业文三十春。尤丁乐府词,举代少其伦。”又姚秘监尝赠公诗云:“妙绝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其为文人推服也如此。元和中,公及元丞相、白乐天、孟东野歌词,天下宗匠,谓之“元和体”。又长于今体律诗。贞元已前,作者间出,大抵互相祖尚,拘于常态,迨公一变,而章句之妙,冠于流品矣。张洎《项斯诗集序》
吴中张水部为律格诗,尤工于匠物,字清意远,不涉旧体,天下莫能窥其奥。唯朱庆馀一人亲授其旨。沿流而下,则有任藩、陈标、章孝标、倪胜、司空图等,咸及门焉。《旧唐书•张籍传》
(籍)性诡激,能为古体诗,有警策之句传于时。《新唐书•张籍传》
籍为诗长于乐府,多笞句。岁寒堂诗话
张司业诗与元、白一律,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位白才多而意切,张思远而语精,元体轻而词躁尔。籍律诗虽有味而少文,远不逮李义山、刘梦得、杜牧之,然籍之乐府,诸人未必能也。竹坡诗话
唐人作乐府者甚多,当以张文昌为第一。《臞翁诗评》
张籍如优工行乡饮,酬献秩如,时有诙气。能改斋漫录引刘次庄《乐府尘土黄词序》
张籍则平易优游,足有雅思,而气骨差弱。唐才子传
公于乐府古风,与王司马自成机轴,绝世独立。自李、杜之后,风雅道丧,至元和中,暨元、白歌诗,为海内宗匠,谓之“元和体”,病格稍振,无愧洪河砥柱也。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建乐府固仿文昌,然文昌姿态横生,化俗为雅,建则从,俗而已。《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
大历以还,古声愈下,独张籍、王建二家,体制相似,稍复古意。或旧曲新声,或新题古义,词旨通畅,悲欢穷泰,慨然有古歌谣之遗风,皆名为乐府。虽未必尽被于弦歌,是亦诗人引古以讽之义欤?抑亦唐世流风之变而得其正也欤!《唐诗品》
水部长于乐府古辞,能以冷语发其含意,一唱三叹,使人不忍释手。张舍人序其能继李、杜之美,予谓李、杜浑雄过之,时水部凄惋最胜,虽多出瘦语,而俊拔独擅,贞元以后,一人而已。……其近律专事平净,固亦乐天之流也。《批点唐音》
张公用意殊胜于王,为有含藏耳口。《批点唐音》
文昌知厌晚唐,每每解脱。《批点唐诗正声》
张籍、王建音节颇同,然皆为佳词,但专务巧思而意兴不足,晚唐之风于此开矣。唐诗归
钟云:张文昌妙情秀质,而别有温夷之气,思绪清密,读之无探苦之迹,在中唐最为蕴籍。谭云:司业诗,少陵所谓“冰雪净聪明”足以当之。唐音癸签
引陈绎曾语:张籍祖国风,宗汉乐府,思难辞易。王建似张籍,古少今多。唐音癸签
文章穷于用古,矫而用俗,如《史》、《汉》后六朝史之入方言俗语是也。籍、建诗之用俗亦然。王荆公题籍集云:“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凡俗言俗事入诗,较用古更难。知两家诗体,大费铸合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秉伦云:文昌七律刻意雅驯,赋景抒情觉多。《诗源辨体》
张籍五言古极少,王建五言古声调反纯,然不成语者多;乐府七言,二公又是一家。王元美云:“乐府之所贵者,事与情而已。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皆不佳。”冯元成谓:“较李、杜歌行,判若河汉。”是也。愚按:二公乐府,意多恳切,语多痛快,正元和体也。然析而论之,张语造古淡,较王稍为婉曲,王则语语痛快矣。且王诗多,而入录者少,故知其去张实远也。其仄韵亦多上、去二声杂用。《诗源辨体》
大历而后,五七言律体制、声调多相类;元和间,贾岛、张籍、王建始变常调。张、王五言清新峭拔。较贾小异,在唐体亦为小偏。张如“椰叶瘴云湿,桂丛蛮鸟声”、“夜鹿伴茅屋,秋猿守栗林”、“渡口过新雨,夜来生白蘋”、“竹深村路暗,月出钓船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夜静江水白,路回山月斜”、“乘舟向山寺,着屐到渔家”、“新露湿茅屋,暗泉冲竹篱”,王如“瘴烟沙上起,阴火雨中生”、“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石冷啼猿影,松昏戏鹿尘”、“闭门留野鹿,分食养山鸡”、“雨水洗荒竹,溪沙填废渠”、“野桑穿井长,荒竹过墙生”等句,皆清新峭拔,另外一种,五代诸公乃多出此矣。才调集补注
钝吟云:水部五言多名句。张君破题极用意,不似他人良下。《诗辩坻》
文昌乐府与仲初齐名,然王促薄而调急,张风流而情永,张为胜矣。《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文昌乐府,伯仲仲初,而弥加蕴藉,诸体亦淡雅宜人。王元美谓张籍善言情,王建善征事,而境昏不佳。“殷勤为看初着时,征夫身上宜不宜”、“梨园子弟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情、事与境皆佳矣。诗筏
七言古须具轰雷掣电之才,排山倒海之气,乃克为之。张司业籍以乐府、古风合为一体,深秀古质,独成一家,自是中唐七言古别调,但可惜边幅稍狭耳。《载酒园诗话又编》
高柄《品汇》设立名目,取舍不能尽当。唯七言古以张、王并列,极为有识。文昌善为哀婉之音,有娇弦玉指之致。仲初妙于不于含蓄,亦自有晓钟残角之思。《古欢堂杂著》
白香山、张司业名言妙句,侧见横出,浅淡精洁之至。说诗晬语
张文昌、王仲初乐府,专以口齿利便胜人,雅非贵品。《唐诗别裁》
文昌长于新乐府,虽古意渐失,而婉丽可诵。五古亦不入卑靡。《唐诗别裁》
张、王乐府,有新声而少古意,王渔洋所谓“不曾辛苦学妃豨”也。然心思之巧,辞句之隽,最易肩人聪颖,高青丘每肖之,存之以备一格。《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乐府古词,陈陈相因,易于取厌。张文吕、王仲初创为新制,文今意古,言浅讽深,颇合《三百篇》兴、观、群、怨之旨。《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水部五言,体清韵远,意古神闲,与乐府词相为表里,得风骚之遗。当时以律格标异,信非偶然。得其传者,朱庆馀而外,又有项斯、司空图、任翻、陈标、章孝标、滕倪诸贤。……兹得奉水部为“清真雅正主”,而以诸贤附焉。射鹰楼诗话
李石洞曰:余读贞元以后近体诗,称量其体格,得两派焉,一派张水部,天然明丽,不事雕镂而气味近道,学之可以除躁妄矫饰。一派贾长江,力求险奥,不吝心思而气骨凌霄,学之可以屏浮靡,却凡俗。《石园诗话》
刘攽《诗话》云:“张文昌乐府清丽深婉,五言律诗亦平淡可爱,七言律诗则质多文少。”然文昌五言不乏清丽深婉之句,如“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家贫无易事,身病是闲时”、“眼昏书字大,耳重语声高”、“山情因月甚,诗语入秋高”、“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不独平淡可爱也。《寄和刘使君》云:“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及《赠贾岛》之“篱落荒凉僮仆饥”,则义文质兼备矣。养一斋诗话
魏泰谓“张籍、白居易乐府,述情叙怨,委曲周详,言尽意尽,更无馀味。”嘻!何其大而无当也。文昌乐府,古质深挚,其才下于李、杜一等,此外更无人到。养一斋诗话
文昌“药看辰日合,茶到卯时煎。草长晴来地,虫飞晚后天”,绝似乐天。大抵中唐人气味往往相近。然乐天胜微之,文昌胜仲初,名虽相埒,又当细求其分别与优劣处,乃作无星秤耳。三唐诗品
其出与王仲初同源,当时并称张、王乐府。夫其发音苍远,质胜于王,而转变生姿,自复同澜逊势。《诗学渊源》
时虽谓其长于乐府,今读其诗,殊伤于直率,寡风人之旨,调既生涩,语多强致,以吉乐府,去题远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35 【介绍】: 唐齐州临淄人,客居荆州,字墨卿,一字景初。段志玄曾孙。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穆宗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几,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尚宽静。文宗即位,拜御史大夫,俄出为淮南节度使,徙荆南。州或旱,祷必雨,或久雨,出游必霁,民歌颂之。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卒。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35 字墨卿,一字景初,排行十九,其先邹平(今属山东)人。世居荆州(今属湖北)。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入蜀依西川剑南节度使韦皋,官校书郎。历祠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等职。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诏令段文昌重撰《平淮西碑》,以取代韩愈所撰碑词。穆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兼翰林承旨学士,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长庆元年(821)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文宗立,拜御史大夫,封邹平郡公,卒于剑南西川节度使任。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4首。全唐文·卷六百十七
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西河人。元和中累转祠部郎中知制诰。穆宗立。拜中书舍人。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表还政。授剑南西川节度使。敬宗立。拜刑部尚书转兵部判左丞事。文宗朝迁御史大夫。封安平郡公。检校右仆射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再徙镇西川。大和九年卒。年六十三。赠太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末五代湖州人。为文精工,有如宿构。唐昭宗时,居宁国节度使田頵幕中为观察牙推,代頵草檄丑诋杨行密。及頵败,行密仍用为节度牙推。颇以通敏见于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蜀人,字则之。画郊野村堡人物,能逼真。又为村童入学图,其行步动止,拜立诵写,备具风概。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史文昌,号云麓(《吹剑录》)。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文昌,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以比部员外郎知宜兴县(清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卷五)。今录诗四首。
《國語辭典》:三宫(三宮) 拼音:sān gōng
1.明堂、辟雍、灵台。《文选。张衡。东京赋》:「乃营三宫,布教颁常。」
2.诸侯的后宫。《礼记。祭义》:「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
3.天子、太后、皇后。《汉书。卷八六。王嘉传》:「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唐。颜师古。注:「三宫,天子、太后、皇后也。」
2.诸侯的后宫。《礼记。祭义》:「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
3.天子、太后、皇后。《汉书。卷八六。王嘉传》:「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宫,犹不至此。」唐。颜师古。注:「三宫,天子、太后、皇后也。」
《漢語大詞典》:六府
(1).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 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 宋 王禹偁 《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
(2).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 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 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 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
(3).即六腑。《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 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宋 梅尧臣 《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
(4).指身体的外形。《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
(5).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
(6).古乐章名。《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 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2).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 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者,此亦 殷 时制也。”《墨子·节葬下》:“五官六府。” 孙诒让 间诂:“六府,古籍无明文。《曲礼》‘六府’, 郑 君以为 殷 制,则非 周 法。《左传·文七年》、《大戴礼记·四代篇》并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亦非官府。《汉书·食货志》説 太公 为 周 立九府圜法, 颜 注谓即《周官》大府、玉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等官。若然,天子有九府,六府或亦诸侯制与?”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九门戒楼櫓,六府严关扃。”
(3).即六腑。《庄子·列御寇》:“穷有八极,达有三必,形有六府。” 成玄英 疏:“八极三必穷达,犹人身有六府也。”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篇》诗:“冰炭结六府,忧虞缠胸襟。” 宋 梅尧臣 《樊推官劝予止酒》诗:“每饮輙呕泄,安得六府和?”
(4).指身体的外形。《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这位娘子,三停平等,一生衣禄无亏,六府丰隆,晚岁荣华定取。”
(5).文昌宫之六星。《晋书·天文志上》:“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主集计天道。”
(6).古乐章名。《尚书大传》卷一下:“歌《大化》、《大训》、《六府》、《九原》,而 夏 道兴。” 郑玄 注:“四章皆歌 禹 之功。”
《漢語大詞典》:司禄
(1).官名。《周礼·地官·序官》“司禄” 郑玄 注:“主班禄。” 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云:“司禄职虽闕,观其序於廩人、仓人、舍人之后,司稼之前,皆为穀米之类,其为颁穀禄於羣臣可知矣。”
(2).星名。文昌宫第六星。《周礼·春官·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禄。” 郑玄 注:“司禄,文昌第六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六曰司禄。” 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命包》曰:“司禄赏功进士。”
(3).星名。下台司禄。《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4).星名。《宋史·天文志三》:“司禄二星,在司命北,主增年延德,又主掌功赏、食料、官爵。”
(5).神名。掌司人间禄籍。《新唐书·礼乐志二》:“四时祭 风师 、 雨师 、 灵星 、 司中 、 司命 、 司人 、 司禄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我非仙非鬼, 文昌 司禄 之神也。”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密宗的做法,和道教有相同的地方……道教的 司命 、 司禄 之神及 泰山府君 ,也见于 密宗 经文。”
(2).星名。文昌宫第六星。《周礼·春官·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禄。” 郑玄 注:“司禄,文昌第六星。”《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六曰司禄。” 司马贞 索隐引《春秋元命包》曰:“司禄赏功进士。”
(3).星名。下台司禄。《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所以昭德塞违也。”
(4).星名。《宋史·天文志三》:“司禄二星,在司命北,主增年延德,又主掌功赏、食料、官爵。”
(5).神名。掌司人间禄籍。《新唐书·礼乐志二》:“四时祭 风师 、 雨师 、 灵星 、 司中 、 司命 、 司人 、 司禄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我非仙非鬼, 文昌 司禄 之神也。”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七章第四节:“密宗的做法,和道教有相同的地方……道教的 司命 、 司禄 之神及 泰山府君 ,也见于 密宗 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