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偃武崇文
停息武备,崇尚文教。《魏书·咸阳王禧传》:“国朝偃武崇文,偏捨来久,州镇兵人,或有雄勇,不闲武艺。”
《國語辭典》:偃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兴文」。
《國語辭典》: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拼音:yáng wù yùn dòng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
《漢語大詞典》:脩辞立诚(脩辭立誠)
语本易·乾:“脩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孔颖达 疏:“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本谓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宋 王禹偁 《送许制归曹南序》:“士君子脩辞立诚,必先之以孝悌,孝悌著而后忠可移矣。”
《國語辭典》:修文偃武  拼音:xiū wén yǎn wǔ
修明文教,偃息武备。《三国演义》第九八回:「只宜修文偃武,增设学校,以安民心。」也作「偃武修文」、「偃武兴文」。
《國語辭典》:偃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兴文」。
《国语辞典》:社会政策(社会政策)  拼音:shè huì zhèng cè
政府为解决国民福利、就业、居住、健康、文教、宗教、人口与家庭、社区与公共环境等当前社会问题,并因应社会发展,系统性地研拟相关法规,据以施行。
《国语辞典》:弃武竞文(弃武竞文)  拼音:qì wǔ jìng wén
停止武装竞赛,兴办文教事业。如:「民主自由国家教育的重点,在于弃武竞文,以培养高雅的艺术气质。」
《国语辞典》:弃武修文(弃武修文)  拼音:qì wǔ xiū wén
停止武备,修明文教。如:「太平盛世,弃武修文,国民生活水准大幅提升。」
《国语辞典》:公共环境(公共环境)  拼音:gōng gòng huán jìng
由大众所共有、共享的生活空间。如室内户外的休閒活动场地、任何富有文教育乐功能的社会大众活动场所等均属之。
《国语辞典》:演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操练武技,修习文教。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那其间教训成人,演武修文,重掌三军。」
《国语辞典》:新闻分类(新闻分类)  拼音:xīn wén fēn lèi
依新闻内容性质而划分的类别,如国际新闻、财经新闻、文教新闻等。一方面便于采访、编辑,一方面便于民众依其兴趣阅听。
《漢語大詞典》:综合国力
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教、资源、国防、外交等各方面力量的有机综合。反映国家强弱的标志。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国语辞典》:都市计画(都市计画)  拼音:dū shì jì huà
在都市区域内针对都市生活的经济、交通、卫生、保安、国防、文教、康乐等重要设施,作有计画的发展,并对土地使用作合理的规划。
《漢語大詞典》:黼国黻家(黼國黻家)
谓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我天朝万万年作人之治,所由黼国黻家,天道无不彰之美;金声玉振,天理靡不畅之机。”
《國語辭典》:串讲(串講)  拼音:chuàn jiǎng
语文教学中,逐字逐句解释文意后,再将整篇文章连贯起来,重新做概括的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