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7  38  39  4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注语
戒书
版刻
匾额
标语
箓图
考证
蜡板
批文
潜文
欠通
印刷
阴款
行略
字谱
《漢語大詞典》:注语(註語)
用作说明解释的文字。 傅增湘 《藏园群书经眼录·集部二》:“诗中註语未刻。”
《國語辭典》:戒书(戒書)  拼音:jiè shū
1.自我戒惕的文字。《大戴礼记。武王践阼》:「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退而为戒书。」
2.汉代皇帝的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等官。汉。蔡邕〈独断上〉:「汉天子正号曰皇帝……其命令: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书。」也称为「戒敕」。
《國語辭典》:版刻  拼音:bǎn kē
文字或图画的木版雕刻。如:「宋刊本的版刻行款颇为精美。」
《國語辭典》:匾额(匾額)  拼音:biǎn é
题大字于木板,高悬于园亭、门户、大厅或书房上方的横额。《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抬头看时,上面有个大匾额,乃是六个大金字。」《红楼梦》第二六回:「上面小小五间抱厦,一色雕镂新鲜花样隔扇,上面悬著一个匾额,四个大字,题道是:『怡红快绿』。」也作「扁额」。
《國語辭典》:标语(標語)  拼音:biāo yǔ
为宣传而张贴的词句。通常语句简短、精鍊、意义明显。如「快快乐乐的出门,平平安安的回家」,可用以宣导交通安全的重要。
《漢語大詞典》:箓图(籙圖)
即图箓,图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名载於籙图,事应乎天人。”太平广记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拾遗记·水饰图经》:“太鱸鱼衔籙图,出 翠嬀 之水并授 黄帝 。”
《國語辭典》:考證  拼音:kǎo zhèng
依据可靠资料对古代文明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详明真伪的研究方法。也作「考据」。
《國語辭典》:蜡板(蠟板)  拼音:là bǎn
1.用蜡纸刻写或打字的底板。
2.电镀板的蜡模。将蜡熔于盘,蒙上黑铅粉,覆于所需的板上,在压平架下压出的板型。
《國語辭典》:批文  拼音:pī wén
上级签发下来捉拿人犯的官文。犹今之拘票。《西游记》第三回:「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公孙知道,大怒,报了秀水县,出批文拿了回来。」
《漢語大詞典》:潜文(潛文)
隐晦的文字。 北魏 高允 《徵士颂》:“移风易俗,理乱解纷;融彼滞义,涣此潜文。”
分類:隐晦文字
《漢語大詞典》:欠通
对事理不够通达。亦指文字不够通顺。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构衅》:“[净]你若不做媒,我便抢归完聚。[小生]这也欠通。”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我 安龙媒 真是百口无词,只是姑娘你也有一些欠通之处。”如:他写的文章可有些欠通。
《國語辭典》:印刷  拼音:yìn shuā
运用照相及分色技巧,把文字、图画等原稿制成印版,加上油墨压印,并可连续印出的技术。依版式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及网版等四种印刷方式。也称为「刷印」。
《漢語大詞典》:阴款(陰款)
文字线条凹入的款识。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古铜器:“余尝见 夏 琱戈,於铜上相嵌以金,其细如髮, 夏 器大抵皆然。岁久金脱,则成阴款,以其刻画者成凹也。”
《漢語大詞典》:行略
(1).生平事迹的梗概。 明 胡应麟 诗薮·闰馀中:“ 杜 皆纪其行略,率豪侠节介,有大志而不遂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余出 孙公 门下,採其行略,为作神道碑。”
(2).记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字。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我见他们那些有听头儿的人,过去之后,他的子孙往往的求那班名公老先生们把他平日的好处怎长怎短的给他写那么一大篇子,也有説‘行述’的,‘行略’的,‘行状’的,我也不知他準叫作什么。” 叶圣陶 《乡里善人》:“有些人家请他做传记墓志铭,送了四百五百的润笔,他把行略一看,说声不做,就原璧奉还,没有第二句话。”参见“ 行状 ”。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íng zhuàng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唐。李翱 百官行状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國語辭典》:行状(行狀)  拼音:xìng zhuàng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也称为「行述」。
《国语辞典》:字谱(字谱)  拼音:zì pǔ
1.以文字表示演奏手法,例如琴曲《碣石调。幽兰》为目前所知最早的文字谱。古乐谱中又有律吕字谱与宫商字谱用以表示音的高低。
2.字典。如宋元以来俗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