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地子
楮素
番文
讹文
讹脱
讹俗
碑诔
仓颉篇
左字
微卷
掇遗
郢斲
秽累
烂脱
记叙
《漢語大詞典》:地子
唐 代抵充百官职田的粟米。新唐书·食货志五:“﹝ 贞观 ﹞十一年,以职田侵渔百姓,詔给逃还贫户,视职田多少,每亩给粟二升,谓之‘地子’。” 宋 王溥 《唐会典·内外官职田》:“其内外官所给职田地子,从今年( 开元 十年)九月以后,并宜停给。”
底子,花纹或文字的衬托面。《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这东西那得来?昨日 张大哥 定做了两套,是天蓝縐纱地子。”红楼梦第五二回:“然后用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綫之法,先界出地子来,后依本纹来回织补。”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漫画而又漫画》:“ 格罗斯 的黑白画,线条都变了雪白;地子呢,有蓝有红,真是五颜六色,好看得很。”
《漢語大詞典》:楮素
纸与白绢。借指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读 王 氏论衡,烦猥琐屑之状,溢乎楮素之间。”
分類:白绢文字
《漢語大詞典》:番文
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的文字材料。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台省·六科廊章奏:“ 阶 ( 徐阶 )脆对曰:‘此皆积年堆弃残帙,各衙门紧要章奏,及四夷番文,共十三万二千餘本。’”
《漢語大詞典》:讹文(訛文)
亦作“譌文”。 讹误的文字。新唐书·儒学传序:“ 文宗 定‘五经’,鑱之石, 张参 等是正讹文,寥寥一二可纪。”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孟子:“ 文宗 时是正讹文,乃 玄度 ( 唐玄度 ),非 参 也。” 清 黄绍箕 《〈墨子间诂〉跋》:“推篆籀隶楷之迁变,以刊正譌文。” 胡朴安 《古书校读法·底本互勘》:“夫古今载籍……其已鏤版也,则互相翻刻,讹文、夺字,久已莫可究詰矣。”
分類:讹误文字
《國語辭典》:讹脱(訛脫)  拼音:é tuō
文字错漏。如:「这篇文章讹脱太多,难以理解。」
《漢語大詞典》:讹俗(訛俗)
亦作“譌俗”。
(1).荒谬的习俗。 唐 高彦休 唐阙史·荥阳公清俭:“僕常病浇态讹俗,骄侈自奉,思得以还淳返朴,敦厚风俗。”
(2).指文字的讹体与俗体。 宋 徐铉 《重建宓子贱碑阴记》:“而又字体譌俗,文词舛误,今以 贾氏 集校而正之。” 清 邓显鹤 《例修职郎岁贡生邹君墓志铭》:“卷中无譌俗字,通政大奇之。”
《漢語大詞典》:碑诔(碑誄)
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字。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輅 随军西行,过 毌丘俭 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 輅 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誄虽美,无后可守。’”晋书·虞预传:“所著诗赋、碑誄、论难数十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及 孙绰 为文,志在碑誄。”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汉 ,碑誄尤近,造辞窜句,犹兼 晋 宋 。”
《国语辞典》:仓颉篇(仓颉篇)  拼音:cāng jié piān
书名。秦李斯撰,一篇。为统一文字,罢去一切与秦文不合的文字,将大篆省改作小篆的字书。汉。许慎〈说文解字序〉:「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也作「苍颉篇」。
《漢語大詞典》:左字
从左到右横写的文字。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横书左字,累万方通。翦叶成文,重译未晓。”
《国语辞典》:微卷  拼音:wéi juǎn
把书、报纸、报告或工程图样等文字图像缩小而拍摄成的胶卷。通常用易于保存和使用的十六、三十五、七十和一○五公釐的微粒胶卷拍摄。也称为「显微书影」、「缩影微捲」。
《国语辞典》:掇遗(掇遗)  拼音:duó yí
收集整理遗失的文字或先人的遗著。
《国语辞典》:郢斲  拼音:yǐng zhuó
请人修改文字时所用的敬词。
《漢語大詞典》:秽累(穢累)
谓俗事牵累。 汉 严忌 《哀时命》:“摡尘垢之狂攘兮,除秽累而反真。”后汉书·张衡传:“何道真之淳粹兮,去秽累而票轻。”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蝉脱弃秽累,结交家梧桐。”
指文字杂乱累赘。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汉书之志天文、艺文也,盖欲广列篇名,示存书体而已。文字既少,披閲易周。故虽乖节文,而未甚秽累。”
《漢語大詞典》:烂脱(爛脱)
指古书简因腐朽而脱漏致使文字不能衔接。 唐 杨倞 《〈荀子注〉序》:“独荀子未有注解,亦復编简烂脱,传写谬误,虽好事者时亦览之,至於文义不通,屡掩卷焉。”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简策错乱例:“幸此文重出,而烂脱之迹,犹未尽泯,可以校正。”
《國語辭典》:记叙(記敘)  拼音:jì xù
记载叙述。如:「他擅长写记叙式的文章。」「《西潮》记叙清末西风东渐的原委与得失,剖析东西文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