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女书
味外味
字面
胡书
误脱
讼词
模拓
招状
余墨
疵累
填写
灭刺
岐出
笔述
标明
《国语辞典》:女书(女书)  拼音:nǚ shū
一种流行于湖南省南部江永县一带的妇女专用文字。起源说法不一。主要特色为:一、是一种借用和参照汉字形体建立的借源文字。二、字体修长,由右向左略倾斜,呈菱形框架。三、为表音文字,一字一音,所表语音与当地土语关系密切。四、字义不固定,需藉上下文,才能解读。
《國語辭典》:味外味  拼音:wèi wài wèi
使人咀嚼不尽的滋味。
《國語辭典》:字面  拼音:zì miàn
1.文句中所用的字眼。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
2.文字表面的意义。如:「要将一本书读得融会贯通,除了了解字面意义外,更应深究其内涵。」
《漢語大詞典》:胡书(胡書)
(1).胡人的文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天文、画绘、棊博、鲜卑语、胡书、煎胡桃油,鍊锡为银,如此之类,略得梗概,皆不通熟。”
(2).指科斗书。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陶唐 之世, 越常国 献千岁神龟,方三尺餘,背上有文科斗书,记开闢以来。帝命録之,谓之龟歷。 伏滔 述帝功德铭曰:‘胡书龟歷之文。’”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新野 有生祠之庙, 河 南有胡书之碣。”一说,胡书之碣谓 三国 胡昭 所书之碣。参阅 周一良 《评介三部魏晋南北朝史著作》,见《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分類:胡人文字
《漢語大詞典》:误脱(誤脱)
谓文字脱漏讹误。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案‘续经’下当有‘中説’二字,方与上句相对,此偶误脱。”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字以两句相连而误脱例:“周书·程典篇:‘思地慎制,思制慎人,思人慎德,德开开乃无患。’按:德开开三字文不成义,本作‘慎德德开,开乃无患’,与上文皆四字为句,两‘慎德’字相连,误脱其一而义不可通矣。”
《漢語大詞典》:讼词
状纸上写的文字。例如:包揽讼词。
《漢語大詞典》:模拓
亦作“ 模搭 ”。亦作“ 模搨 ”。 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图画、文字照原样印下来。 宋 梅尧臣 《观邵不疑学士所藏名书古画》诗:“其餘又莫究,模搭似未备。”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乌镇本:“旧传 湖州 乌镇 张 氏以絳、阁二帖鋟木家塾,或遇良工模拓,亦有可观。”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禹九州图:“此图未知今尚在否,果得而模搨之。”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介绍德国作家版画展》:“世界上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 中国 ,或者刻在石头上,给人模拓,或者刻在木板上,分布人间。”
《國語辭典》:招状(招狀)  拼音:zhāo zhuàng
承认罪状的供词。元。戴善甫《风光好》第四折:「这是他诳君的招状,亲笔的情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高宗见了招状,大骂:『欺君贼婢!』」也称为「伏状」、「招伏」。
《漢語大詞典》:余墨(餘墨)
(1).残留的墨汁。 唐 刘言史 《右军墨池》诗:“ 永嘉 人事尽归空, 逸少 遗居蔓草中。至今池水涵餘墨,犹共诸泉色不同。”
(2).遗留下来的或残存的书画。 宋 欧阳修 《哭曼卿》诗:“遗踪处处在,餘墨润不枯。” 宋 黄庭坚 《题绛本法帖》:“观 唐 人断纸餘墨,皆有妙处,故知翰墨之胜,不独在 欧 、 虞 、 褚 、 薛 也。”
(3).诗书之馀,指不费主要精力而写成的文字。 宋 王安石 《寄题程公辟物华楼》诗:“想有新诗传素璧,怪无餘墨到沧洲。”按,此指书信。
《漢語大詞典》:疵累
指文字繁复、不简洁之病。 清 赵曦明 《〈颜氏家训〉跋》:“虽其中不无疵累,然指陈原委……未有读之而不知兴起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若论其气稍衰颯,不如 青邱 之健举;语多疵累,不如 青邱 之清雋。”
表现出缺点、过失。新唐书·李绅传:“ 僧孺 辅政,以 绅 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 韩愈 劲直,乃以 愈 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免臺参以激 绅 。”
《國語辭典》:填写(填寫)  拼音:tián xiě
按照格式写入。如:「达到标准分数的考生,都按照他先前填写的志愿分发到各科系就读。」
《漢語大詞典》:灭刺(滅刺)
让名刺上的文字漫灭。谓不愿投名刺以干谒。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 唐 黄滔 《谢试官》:“而 滔 丘锦小才,路蒲末学,既非 禰 鶚,大惧 温 犀,固当絶望超隅,甘心灭刺。”
《漢語大詞典》:岐出
文字不相同,有歧异。 清 许宗衡 《玉井山馆笔记》:“ 晋文公 渡 河 ,北归行赏……此与韩非子所载 晋文公 战事岐出。” 刘光汉 《〈新方言〉后序》:“ 光汉 自幼治小学,窃有志於此,以为《淮南》之言,虽稍岐出,然皆有所承受。”
分類:文字歧异
《國語辭典》:笔述(筆述)  拼音:bǐ shù
用文字记述。如:「他畅游归来,笔述所见所闻。」《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列传三。林纾列传》:「所传译欧西说部至百数十种。然纾故不习欧文,皆待人口达而笔述之。」
《國語辭典》:标明(標明)  拼音:biāo míng
标示清楚。《晋书。卷九一。儒林列传。徐邈》:「开释文义,标明指趣。」《隋书。卷四五。文四子列传。房陵王勇》:「若不标明典宪,何以肃清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