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音释
汉字
尺简
塞白
豕亥
试判
符篆
过文
毫墨
笔劄
刊字
今字
节角
乌焉
节录
《漢語大詞典》:音释(音釋)
对文字读音的注释。《〈康熙字典〉凡例》:“条分缕析,各引经史音释为证。” 清 张之洞 《輶轩语·语学》:“有 唐 陆德明 经典释文一书,其中皆採集 魏 、 晋 、 南北朝 诸家音释。” 徐念慈 《余之小说观》:“其文字,则用浅近之官话;倘有难字,则加音释,倘有艰语,则加意释。”
《國語辭典》:汉字(漢字)  拼音:hàn zì
用以记录汉语的传统文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历代发展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多种字体。除记录语言的功能外,汉字的艺术性高。三千馀年历史中,对日本、韩国、越南诸国语文曾产生极深远的影响。也称为「中国字」、「中国文字」。
《國語辭典》:尺简(尺簡)  拼音:chǐ jiǎn
1.书信。南朝梁。徐勉 上修五礼表:「及东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略,百有馀篇,虽写以尺简,而终阙平奏。」也称为「尺牍」。
2.简策。《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黄巢干纪,再陷两京,宫庙寺署,焚荡殆尽,曩时遗籍,尺简无存。」
《漢語大詞典》:塞白
谓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宋 郑樵 《〈通志〉总序》:“ 班固 者浮华之士也,全无学术,专事剽窃……及诸儒各有所陈, 固 惟窃 叔孙通 十二篇之仪以塞白而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八:“今吏部每选考试监生作经义,有不能记本题者,任意书平日所记文字塞白,名曰‘请客文章’。”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五经中额》:“浮夸躁进之徒,剽窃拟题,购求坊刻,割截成篇,临时强记塞白。”
《漢語大詞典》:豕亥
语本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 晋 师三豕涉 河 。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於 晋 而问之,则曰 晋 师己亥涉 河 也。”后以“豕亥”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宋 曾巩 《七月十四日韩持国直庐同观〈山海经〉》诗:“自笑成豕亥,更微注虫鱼。” 清 黄遵宪 《感怀》诗:“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
《漢語大詞典》:试判(試判)
唐 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项目之一。考察其审定文字的能力以断定其文理是否优长。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个姓 刘 的,是个应袭公子,到京师袭荫求官……吏部试判已毕,道是必成。”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判:“试判起於 唐高宗 时,初吏部选才,将亲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县案牘疑议,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亦曰‘超絶’。”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國語辭典》:符篆  拼音:fú zhuàn
道家指以篆文书写的符咒。《大宋宣和遗事。元集》:「灵素乃作铁简,长九尺,上书符篆,埋于地,其怪遂绝。」
《漢語大詞典》:过文(過文)
(1).过渡文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且曲文之中,儘有不就原本增删,或自填一折,以补原本之缺略,自撰一曲,以作诸曲之过文者。”
(2).借指过渡形式。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杂智·陈乞》:“弑 荼 立 阳生 ,旋弑 阳生 立 壬 。此皆禪国中间过文也。 六朝 之际,此伎俩最熟, 陈乞 其作俑者乎?”
分類:过渡文字
《漢語大詞典》:毫墨
笔和墨。借指文字、图画。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因机会以生无端,藉素信以设巧言,交构之变,千端万绪,巧筭所不能详,毫墨所不能究也。” 南朝 宋 鲍照 《蜀四贤咏》:“ 相如 达生旨,能屯復能跃,陵令无人事,毫墨时洒落。” 唐 李嗣真 《续画品录》:“夫丹青之玅……立万象於胸怀,传千祀於毫墨。”
《漢語大詞典》:笔劄(筆劄)
犹笔记;手书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札杂名,古今多品。”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一:“帝性聪敏,喜笔札,及从军旅,多閲簿书。” 明 王世贞 《题宋仲珩方希直书》:“ 希直 不以书名,而方刚不折之气,流溢笔墨间,其名磨损不可辨,盖 永乐 中有禁,收公笔札者同罪故耳。”
《漢語大詞典》:刊字
修改文字。南史·恩倖传论:“抑符缓詔,姦伪非一,书死为生,请謁成市,左臂挥金,右手刊字,纸为铜落,笔由利染。” 唐 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
分類:修改文字
《漢語大詞典》:今字
(1).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从 汉 隶一直到现在通行文字的统称。
(2).区别于古字的文字。特指隶书。也称“今文”。史记·儒林列传:“ 孔氏 有古文尚书,而 安国 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今文,汉书·儒林传·孔安国作“今文字”。
《國語辭典》:节角(節角)  拼音:jié jiǎo
文字刻纹的棱角。唐。韩愈石鼓歌〉:「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漢語大詞典》:乌焉(烏焉)
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泛指文字讹误。事物异名录·书籍·书讹引 宋 董逌 《除正字谢启》:“乌焉混淆,鱼鲁杂揉。” 清 鲍廷博 《〈履斋示儿编〉跋》:“﹝ 卢文弨 、 孙志祖 ﹞互相讐勘,不特尽扫乌焉之误;於 履斋 千虑之失,亦时时有所纠正焉。”参见“ 乌焉成马 ”。
《國語辭典》:乌焉成马(烏焉成馬)  拼音:wū yān chéng mǎ
乌、焉、马三字形体相似,抄写时,易致讹误。「乌焉成马」形容文字因辗转抄写,易生讹误。如:「书经三写,乌焉成马。」
《國語辭典》:节录(節錄)  拼音:jié lù
摘录大要。如:「这篇文章太长了,只好节录要点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