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汉语
铭刻
语文
石碑
银字
记述
书轨
刊落
古经
郑圃
省文
吐论
雕篆
治象
亥豕
《國語辭典》:汉语(漢語)  拼音:hàn yǔ
中国话,汉藏语系中的一个语言。包括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粤语、闽语等七种主要方言。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國語辭典》:铭刻(銘刻)  拼音:míng kè
1.雕、刻镂。如:「他正在铭刻一尊观音像。」
2.牢记。南朝宋。何承天安边论〉:「素所服习,铭刻由己。」
《國語辭典》:语文(語文)  拼音:yǔ wén
1.语言和文字的合称。
2.泛指与语言或文字有关的事项。
《國語辭典》:石碑  拼音:shí bēi
石质碑刻。上有文字或图案,可供纪念或作为标志。如:「这座庙的建造经过全刻在庙前的石碑上。」
《國語辭典》:银字(銀字)  拼音:yín zì
1.乐器以银作字示其音节。宋。张炎 洞仙歌。野鹃啼月词:「可惜欢娱地,雨冷云昏,不见当时谱银字。」
2.管笛类的乐器。唐。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唐。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
3.用银粉写字。《宋书。卷一五。礼志二》:「皇太子夜开诸门,墨令,银字棨传令信。」唐。熊孺登 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
《國語辭典》:记述(記述)  拼音:jì shù
用文字记载叙述。《三国志。卷五三。吴书。薛综传》:「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是以慺慺为国惜之。」
《漢語大詞典》:书轨(書軌)
指国中所用文字与车轨。亦借指统一。宋书·傅弘之传:“若其怀道畏威,奉王受职,则通以书轨,班以王规。”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天人合应,书轨混同。” 宋 苏轼 《淮阴侯庙记》:“书轨新邦,英雄旧里。”参见“ 书同文,车同轨 ”。
《國語辭典》:刊落  拼音:kān luò
1.删除繁文赘字。《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赞曰》:「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
2.印刷排版时无意的遗漏。
分類:删除文字
《漢語大詞典》:古经(古經)
(1).古文经书。指用 秦 以前的文字写的经籍。汉书·艺文志:“《礼古经》五十六卷。”后汉书·儒林传·董钧:“ 玄 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前言》:“《春秋古经》就是《左氏传》《经》,因为它原来是古代文字写的,所以称它为‘古经’。”
(2).指《旧约圣经》。即《旧约全书》。天主教称 耶稣 以前的犹太教为古教,《旧约圣经》从古教继承而来,故在 中国 的天主教称《旧约圣经》为古经。
《漢語大詞典》:郑圃(鄭圃)
(1).古地名, 郑 之 圃田 ,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西南。相传为 列子 所居。列子·天瑞:“ 子列子 居 郑圃 ,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 杨伯峻 集释:“ 郑 之 圃田 ……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南之 丈八沟 及附近诸陂湖,皆其遗蹪。”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诗:“ 列子 居 郑圃 ,不将众庶分。” 明 沈璟 《义侠记·解梦》:“ 郑圃 残蕉, 邯郸 一枕,醒后偏縈方寸。”
(2).指 列子 的学说和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柳子厚 、 洪景卢 左袒 郑圃 者也, 高似孙 、 林希逸 左袒 漆园 者也。然率举一端,未极二家之造,大抵 列 之文法, 庄 之文奇。”
《漢語大詞典》:省文
(1).省略其文字。亦指简称或略语。《晋书·礼志上》:“今礼仪事同而名异者,輒别为篇,卷烦而不典。皆宜省文通事,随类合之,事有不同,乃列其异。”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四:“春秋载二百四十二年之事,其为简册无几耳,故多从省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例:“易·繫辞云:‘润之以风雨。’论语云:‘沽酒市脯不食。’《玉藻》云:‘大夫不得造车马。’皆从一而省文也。”
(2).减少字的笔画。
《漢語大詞典》:吐论(吐論)
(1).发议论、评论或作辩论。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南史·王思远传:“见 明士 蓬头散带,终日酣醉,吐论从横,唐突卿宰,便復忆见 思远 。” 唐 黄滔 《赠怀光上人》诗:“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2).指写作论说、辩论文字。 宋 蔡襄 《士伸知己赋》:“ 非 五难而吐论, 和 再刖而处穷。”
《漢語大詞典》:雕篆(彫篆)
(1).雕琢文字;写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发綺縠之高喻。”
(2).指辞章。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敢庽言於雕篆,庶髣髴乎众妙。” 李周翰 注:“雕篆,谓文字也。”
(3).旧时风俗。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刺花。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田太尉候神仙夜降:“有拣停军人 张花项 ,衣道士服。俗以其项多雕篆,故目之为花项。”
《漢語大詞典》:治象
古代记载政教法令的文字。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灋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孙诒让 正义:“凡书著文字,通谓之象。” 清 方苞 《读〈仪礼〉》:“独是三代之治象,与圣人彷徨周浹之意,可就其节文数度省想而得之。”
《國語辭典》:亥豕  拼音:hài shǐ
语本《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似,豕与亥相似。』」后指因文字的形体相近而致传抄或刊刻错误。如:「这本书校勘不够严谨,亥豕之误,层出不穷。」
《國語辭典》:鲁鱼亥豕(魯魚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参见「亥豕」条。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也作「亥豕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