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众制(衆制,眾制)
各种文体。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碑碣誌状,众制锋起,源流间出。”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观 休文 ( 沈约 )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餘论,固知宪章 鲍明远 ( 鲍照 )也。”
分類:文体
《國語辭典》:神道碑  拼音:shén dào bēi
墓道前用以记载死者生平的石碑,有时亦指碑上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时体(時體)
当时流行的文体。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公主文,决意痛惩,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时体为之一变。”
《漢語大詞典》:画赞(畫讚)
亦作“ 画讚 ”。 以赞颂画像中的人物为主旨的一种文体。亦用以赞美某一画幅。 晋 陶潜 有《扇上画赞》, 唐 张胜 有《桂阳先贤画赞》五卷,见《新唐书·艺文志二》。 唐 刘禹锡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 孝若 归来成画讚, 孟阳 别后有山铭。”
《漢語大詞典》:谟典(謨典)
谟与典,均为尚书文体,因用以代称尚书。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永清县志皇言纪序例:“勅天之歌,载於謨典。”
分類:文体
《國語辭典》:散文  拼音:sǎn wén
不用韵、不对偶,句法参差的文章。相对于韵文及骈文而言。
《漢語大詞典》:体变(體變)
诗文体制或风格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於巧义,庸事或萌於新意。” 唐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神翰 顾 不一,体变 钟 兼两。” 元 张翥 《寄题顾仲瑛玉山诗一百韵》:“语奇凌 鲍 谢 ,体变失 卢 杨 。”
《國語辭典》:乐语(樂語)  拼音:yuè yǔ
1.谈论音乐的言辞。《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2.一种文体。宋时宫廷演戏,命词臣作词,使伶人歌唱的颂词。如《苏东坡集》外集下有〈东坡乐语〉。
3.制曲者的意想,有时为谱表所不能表出,附记于谱表上的标记,统称为「乐语」。
《國語辭典》:后记(後記)  拼音:hòu jì
由作者或他人撰写,刊附在书籍、文章的后面,用以说明写作宗旨、经过或补充个别内容的文辞。
《漢語大詞典》:谒文(謁文)
文体的一种,类似祭文。后汉书·文苑传下·张超:“﹝ 张超 ﹞著赋、颂、碑文、荐、檄、牋、书、謁文、嘲,凡十九篇。”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祭文之不韵者,别流为笔,其类於祭文而以笔行之,如祝文、祈文、謁文之属,皆起流俗,以其来已旧,或经名手,遂亦流传。祝文今尚盛行,祈謁则不多见。”
《漢語大詞典》:赞论(贊論)
亦作“讃论”。 赞和论均为文体名。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讃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於沉思,义归乎翰藻。”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有因言语而可知者,有假讚论而自见者……然则才行、事迹、言语、讚论,凡此四者,皆不相须。若兼而毕书,则其费尤广。”
犹论赞。史传篇末所附作者的评论。《南齐书·高逸传·臧荣绪》:“与友 关康之 沉深典素,追古著书,撰《晋史》十袠,赞论虽无逸才,亦足弥纶一代。” 清 方苞 《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碑记墓誌之有铭,犹史之赞论,义法创自 太史公 。”
《漢語大詞典》:进策(進策)
(1).进呈书策;进献计策。晋书·郗超传:“ 超 又进策於 温 曰:‘清水入 河 ,无通运理。’”魏书·李先传:“从 仪 平 鄴 ,到 义臺 ,破 慕容驎 军,回定 中山 , 先 每一进策,所向克平。” 清 刘熙载 《艺概·文概》:“﹝ 杜牧 ﹞又两进策於 李文饶 ,皆案切时势,见利害於未然。”
(2).文体名。策之一种。指进呈帝王之策。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楮券:“ 水心叶先生 进策,亦谓不数年间,将交执空券而无所售。”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辩序说·策》:“学士大夫有私自议政而上进者,三曰进策,著策而上进者也。”
《漢語大詞典》:谟诰(謨誥)
谟与诰。尚书文体名。旧唐书·文苑传中·齐澣:“论驳书詔,润色王言,皆以古义謨誥为準的,侍中 宋璟 ,中书侍郎 苏頲 并重之。”
分類:文体
《國語辭典》:设论(設論)  拼音:shè lùn
文体名。作者藉由拟设的问答以阐明意旨。如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等。
《漢語大詞典》:图赞(圖讚)
亦作“圆讚”。 文体的一种,写在画面或图页上的赞美诗文。旧唐书·蒋乂传:“此 圣历 中侍臣图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类例:“书之分四部也,实 魏 荀勗 始之。一曰甲部……一曰丁部,纪诗赋、图讚等书。”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