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文件  拼音:wén jiàn
书札、公文之类的统称。
《国语辞典》:机密文件(机密文件)  拼音:jī mì wén jiàn
重要而秘密的公文、书札等。如:「此次会议的纪录被列为机密文件,不得对外公布。」
《国语辞典》:證明文件  拼音:zhèng míng wén jiàn
可供證明特定事实的文件。如:「驾驶执照亦可作为身分的證明文件。」
《国语辞典》:电子文件(电子文件)  拼音:diàn zǐ wén jiàn
1.泛指利用电脑软体处理过并记錄的數位化资料或影像。
2.指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符号或其他资料,以电子或其他以人的知觉无法直接认識的方式制成足以表示其用意的纪錄,而供电子处理的用者。
《漢語大詞典》:法律文件
由国家机关制定的、在法律上有效的文件的总称。包括规范性文件和非规范性文件。前者即广义的法规;后者只对特定的对象有效,如判决书、任命书、拘留证、公证书等。
《漢語大詞典》:红头文件(紅頭文件)
指党、政领导机关下发的文件。因版头名称常印成红字,故称。《人民日报》1984.7.5:“受旧的传统习惯势力束缚,离开‘红头文件’不走路的人,长期以来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加上某些职能部门的条条框框,成为企业改革中的‘梗阻’。”
《國語辭典》:照会(照會)  拼音:zhào huì
1.通知、知会。《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使不归号,悄悄站在黑影里。」
2.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执照、凭證。《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漢語大詞典》:前文
(1).前人的文章、文献。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思皇世哲,体元作嗣。资此夙知,降从经志。逷彼前文,规周矩值。” 宋 王禹偁 《籍田赋》:“顺考於古道,将躬耕乎籍田,务本劝农,稽前文而备矣。”
(2).先前的文字。 清 郑燮 《邯郸道上》诗之二:“仙舘荒寒不见人, 吕翁 遗像满灰尘。古碑剔蘚前文陋,画壁含苔幻説新。”
(3).指上次的文件。如:前文所称之事,已查明电陈政府。
(4).指上文。如:这一段表明的论点,前文已述及。
《漢語大詞典》:解文
指推荐人才的文件。 宋 曾巩 《谢解启》:“伏睹解文,首蒙举选。”
《漢語大詞典》:卷牍(卷牘)
(1).文件。 明 张居正 《请重修〈大明会典〉疏》:“典章法度,不无损益异同,其条贯散见於简册卷牘之间,凡百有司,艰於考据。”
(2).指批阅文件。谓官员从事公务。 清 阮元 《〈山左金石志〉序》:“ 元 以山左卷牘之暇,卽事考览。”
《國語辭典》:抄件  拼音:chāo jiàn
把上级所发的公文复制若干份,送给有关单位作为参考的文件。
《國語辭典》:批件  拼音:pī jiàn
指经上级批覆的文件。如:「事情常因等批件而耽搁了。」
《國語辭典》:没头帖子(沒頭帖子)  拼音:méi tóu tiě zi
匿名帖。《水浒传》第六三回:「次日,城里城外报说将来,收得梁山泊没头帖子数十张,不敢隐瞒,只得呈上。」也作「没头告示」。
《國語辭典》:公事  拼音:gōng shì
1.公家的事务。《孟子。滕文公上》:「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也作「官事」。
2.公文。如:「这件公事请尽快拟办。」
3.犯人。《水浒传》第三四回:「我是上司取公事的都监,有甚么买路钱与你?」也称为「公事人」。
4.诉讼案件。《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也有几个大胆的,站在傍边看县尹相公怎生断这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