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付刊  拼音:fù kān
书籍文件等交付刻版或排印。如:「这期的杂志,要到几号才能付刊?」
《國語辭典》:签字(簽字)  拼音:qiān zì
在文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以作为凭證。《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当下有许多拍掌的人,听见要签字,都偷偷的躲了出去。」也作「签押」。
《國語辭典》:认證(認證)  拼音:rèn zhèng
法律上指有职权之公务员,承认某事实之存在,或某文件之真确而證明之。如:「两岸文书认證」。
《漢語大詞典》:匮椟(匱櫝)
盛衣物文件等的箱柜。 宋 梅尧臣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诗:“君今转移重增媿,无君笔札无君才。心烦收拾乏匱櫝,日畏撦裂防婴孩。”
《漢語大詞典》:填格
把必要的文字或数字填写到列有一定项目的表格或文件中。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有洋人在 寧波 市中以细故口角,擅杀 鄞县 平民二人,禀地方官相验填格,飭令交出首从凶犯。”
《国语辞典》:盖印(盖印)  拼音:gài yìn
在文件上加盖印信、关防等印记。
《国语辞典》:打叉  拼音:dǎ chā
1.在文件上画个叉,以示错误或做记号。如:「我第一题答错了,老师在试卷上打叉。」
2.交叉。《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楼上细软箱笼,大小共十六只,写三十二条封皮,打叉封了。」
《國語辭典》:封套  拼音:fēng tào
书信、书籍等的包装外皮。如:「这书你要好好保护,最好去找个封套把它包装起来。」
《國語辭典》:汇编(匯編)  拼音:huì biān
把文章、资料等汇集、编纂成册。如:「每年行政院主计处总会将各种统计资料汇编成书,以供各界参考、咨询。」也作「汇编」。
《國語辭典》:汇编(彙編)  拼音:huì biān
把文章、资料等汇集、编纂成册。如:「这次学术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及讨论内容,将由主办单位汇编成书。」也作「汇编」。
《國語辭典》:撤回  拼音:chè huí
1.召回驻外机构或人员。《清史稿。卷一五二。交通志四》:「自可援万国通例,转告各国,将所设信局一律撤回。」
2.收回文件、命令等。如:「撤回起诉」、「撤回提案」。
《漢語大詞典》:誓章
记载誓词的文件。 孙中山 《建国方略·能知必能行》:“会成而后,由会中各员向全县人民执行之,必亲笔签名於誓章,举右手向众宣读之。其誓章藏之自治会,而发给凭照。”
《國語辭典》:枕箱  拼音:zhěn xiāng
旧时一种可做枕头,又可收藏贵重小物品的小箱子。亦指藏于枕头下的小箱子。《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又寻到床上,寻著一个枕箱,一把铜锁锁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六回:「那天到杨村打了个尖,我在枕箱里取出护书来,记一笔帐,不料一转眼间,那护书就不见了。」
《国语辞典》:发牒(发牒)  拼音:fā dié
牒,古时用来书写的薄木片,后指公文或文件。发牒指发布文件。《西游记》第一二回:「唐王甚喜,即命回銮,待选良利日辰,发牒出行。」
《國語辭典》:招文袋  拼音:zhāo wén dài
随身携带用来盛放文件或财物的袋子。《水浒传》第一八回:「只见何清去身边招文袋内,摸出一个经摺儿来,指道:『这夥贼人都在上面。』」也称为「便袋」。
《漢語大詞典》:禀单(稟單)
亦作“禀单”。 旧时向衙门陈述事情的文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宅门告示》:“凡要禀请文卷,俱要写具禀单,以凭查发。”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可是到了田忙的时候,你们总可以上张禀单,说什么农事忙,没有人手,怕荒废了田亩,一派鬼话,就许好保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