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申敕
亦作“ 申勅 ”。
(1).告诫。《汉书·成帝纪》:“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诫,有可省减便安百姓者,条奏。”《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欲遵 伊 周 之权,以安社稷之难,即骆驛申勑,不得迫近輦舆,而 济 遽入陈间,以致大变。”《晋书·李憙传》:“其申敕羣僚,各慎所司,宽宥之恩,不可数遇也。” 清 黄宗羲 《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当事每每以空言申勑,安得如 汪守 者而与之讲济世之事乎?”
(2).敕命;宣示诏令。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灵柩将窆,申敕脩仪。”一本作“ 申勑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可申勅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确实。” 宋 苏辙 《再催行役法札子》:“伏乞更加申敕,速令详议,立成定法,以时行下取进止。”
(3).整饬;整顿。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兵士杂於疲老,而未尝申勑训练。”
(1).告诫。《汉书·成帝纪》:“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诫,有可省减便安百姓者,条奏。”《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欲遵 伊 周 之权,以安社稷之难,即骆驛申勑,不得迫近輦舆,而 济 遽入陈间,以致大变。”《晋书·李憙传》:“其申敕羣僚,各慎所司,宽宥之恩,不可数遇也。” 清 黄宗羲 《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当事每每以空言申勑,安得如 汪守 者而与之讲济世之事乎?”
(2).敕命;宣示诏令。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灵柩将窆,申敕脩仪。”一本作“ 申勑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可申勅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确实。” 宋 苏辙 《再催行役法札子》:“伏乞更加申敕,速令详议,立成定法,以时行下取进止。”
(3).整饬;整顿。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兵士杂於疲老,而未尝申勑训练。”
《國語辭典》:提掇 拼音:tí duó
1.提拔、帮助。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七出:「多谢相公,正是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莫非娘子有扶助小生之处?望乞娘子提掇,指点小生一条路头,真莫大之恩情也。」
2.提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踏残红软衬著鞋儿去,再提掇绮罗衣袂,重整顿珠翠冠梳。」
3.说起、提起。《醒世姻缘传》第八六回:「除的家倒还是爷提掇提掇,叫声『那个姓薛的』,或说『那姓薛的歪私窠子』;别也没人提掇。」
4.提调、操纵。宋。罗烨《醉翁谈录。卷一。舌耕叙》引《小说开辟》:「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
2.提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踏残红软衬著鞋儿去,再提掇绮罗衣袂,重整顿珠翠冠梳。」
3.说起、提起。《醒世姻缘传》第八六回:「除的家倒还是爷提掇提掇,叫声『那个姓薛的』,或说『那姓薛的歪私窠子』;别也没人提掇。」
4.提调、操纵。宋。罗烨《醉翁谈录。卷一。舌耕叙》引《小说开辟》:「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演得越久长。」
《漢語大詞典》:整龊(整齪)
分類:整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