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敲门(敲門)  拼音:qiāo mén
拍门、扣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说话间,忽然门外有人敲门得紧。」《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郭孝子在门外哭了一场,又哭一场,又不敢敲门。」
《國語辭典》:推敲  拼音:tuī qiāo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
《分类字锦》:敲冰(敲冰)
元稹 华原磬乐府 铿金戛瑟徒相杂,投玉敲冰杳然震。
李洞 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诗 松挂敲冰杖,炉温注月瓶。
分类:
《漢語大詞典》:敲诗(敲詩)
(1).推敲诗句。 元 张可久 《小桃红·忆疏斋学士郊行》曲:“飞梅和雪洒林梢,花落春颠倒,驴背敲诗暮寒峭。” 清 任曾贻 《百字令》词:“貰酒当罏,敲诗午夜,弹指成今昔。”
(2).诗谜的一种。又称打诗宝。 清 张焘 《津门杂记·敲诗》:“以纸条约四五寸长者,摘録时下新刻诗句,於句中隐去一字,注於纸尾,用信套笼插。即在诗句之旁,添拟大意相通者四字,并纸尾原字则为五。另摊方纸於桌,划为五度,以便押钱。射中者每一文赔三文。其五字中,大抵极不通者即其所隐之字也。向惟考试时为多,输赢亦甚微细。今则到处皆是,围绕争射者颇不乏人,託名风雅,实则赌博也。”
《國語辭典》:敲棋  拼音:qiāo qí
下棋。《聊斋志异。卷一○。葛巾》:「室中闻敲棋声,伫立不敢复前,姑踰垣归。」也作「敲枰」。
《国语辞典》:敲碎  拼音:qiāo suì
击成碎块。如:「鱼贩们把冰块敲碎,放在贮鱼箱内,藉著低温以保持鱼货的新鲜度。」
《漢語大詞典》:敲火
敲击火石以取火。 唐 韩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谁復著手为摩挲。” 元 倪瓒 《绝句》:“敲火煮茶歌《白苧》,怒涛翻雪小停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门扉隐隐有白粉大书字,敲火视之,则‘此寺多鬼,行人勿住’二语也。”
《漢語大詞典》:敲推
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 张伯鹏 ﹞尝与余分韵赋诗,继有一诗,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竞分明久,驴上敲推兀未裁。’用事精稳,如老作者。” 清 赵翼 《有以明人诗文集来售》诗:“不知曾费几敲推,无限精灵付劫灰。”参见“ 推敲 ”。
《國語辭典》:推敲  拼音:tuī qiāo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敲石
(1).敲击火石以取火。 唐 韦应物 《送孙徵赴云中》诗:“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明 高启 《渡浙江宿西兴民家》诗:“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敲石。”
(2).喻时光短促。 宋 苏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
《國語辭典》:轻敲(輕敲)  拼音:qīng qiāo
吴语。指马虎、随便。《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不要说是好棺木价重,买不起,便是那轻敲杂树的,也要二三两一具。」
《國語辭典》:敲扑  拼音:qiāo pū
1.鞭打。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2.鞭打用的刑具。《文选。贾谊。过秦论》:「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漢語大詞典》:敲句
推敲诗句。 清 王策 《玉烛新》词:“两三骚客狂吟处,写遍釵形屋漏。嗅香敲句,常悮了月痕鐘候。”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骈字类编》:夜敲
唐 皮日休 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铜鼓夜敲溪上月,布帆晴照海边霞。
《漢語大詞典》:敲朴
见“ 敲扑 ”。
《國語辭典》:敲扑  拼音:qiāo pū
1.鞭打。南朝齐。孔稚圭《北山移文》:「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2.鞭打用的刑具。《文选。贾谊。过秦论》:「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漢語大詞典》:敲铿(敲鏗)
敲击。铿,撞击。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蔓涎角出缩,树啄头敲鏗。”
分類:敲击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