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67,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58 59 60 61 62 64 65 下一页
数珠母珠记子
五部相应数珠
数息门
数息观
数珠功德经
数灭无为
数论
数论外道
数缘尽
数数死
数识
诸数
声闻无数愿
一藏数目
佛类词典(续上)
数珠颗数数珠母珠记子
五部相应数珠
数息门
数息观
数珠功德经
数灭无为
数论
数论外道
数缘尽
数数死
数识
诸数
声闻无数愿
一藏数目
数珠颗数
【佛学大辞典】
(杂语)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曰:「数珠不定,亦有三品:上品一百八,中品五十四,下品二十七。别有最上品,当用一千八十为数。」依已上经轨之说则有一千八十,一百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七,二十一,十四之七种,其他有古来念佛宗袭用之三十六珠与禅门所用之十八珠二种。总为九种。此珠颗之数目,各有表示。一千八十者,十界各有百八,成一千八十。一百八者,表百八烦恼,或百八尊、百八三昧,或本有之五十四位,与修生之五十四位。五十四者,表修生之五十四位。四十二者,表住行向地等妙之四十二位。二十七者,表声闻乘之二十七贤圣。二十一者,表本有之十地与修生之十地及佛果。十四者,表仁王经所说之十四忍,即住行向之三忍与十地与十忍与佛果之一忍。其三十六与十八者,祇为携带之便,三分百八为三十六,又六分为十八,非别有深义之所表。
(杂语)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曰:「数珠不定,亦有三品:上品一百八,中品五十四,下品二十七。别有最上品,当用一千八十为数。」依已上经轨之说则有一千八十,一百八,五十四,四十二,二十七,二十一,十四之七种,其他有古来念佛宗袭用之三十六珠与禅门所用之十八珠二种。总为九种。此珠颗之数目,各有表示。一千八十者,十界各有百八,成一千八十。一百八者,表百八烦恼,或百八尊、百八三昧,或本有之五十四位,与修生之五十四位。五十四者,表修生之五十四位。四十二者,表住行向地等妙之四十二位。二十七者,表声闻乘之二十七贤圣。二十一者,表本有之十地与修生之十地及佛果。十四者,表仁王经所说之十四忍,即住行向之三忍与十地与十忍与佛果之一忍。其三十六与十八者,祇为携带之便,三分百八为三十六,又六分为十八,非别有深义之所表。
数珠母珠记子
【佛学大辞典】
(杂语)陀罗尼集经曰:「作是相珠一百八颗,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为母珠。又更作十颗银珠,以充记子。」此母珠表无量寿佛,记子者,为捻一百八珠而记其遍数之用,其十颗表示十波罗蜜之无尽藏也。净土宗用记子为念佛之记数。
(杂语)陀罗尼集经曰:「作是相珠一百八颗,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为母珠。又更作十颗银珠,以充记子。」此母珠表无量寿佛,记子者,为捻一百八珠而记其遍数之用,其十颗表示十波罗蜜之无尽藏也。净土宗用记子为念佛之记数。
五部相应数珠
【佛学大辞典】
(杂语)摄真实经持念品谓佛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银玻璃种种诸宝。莲华部,莲子。羯磨部,种种间错杂色。瑜伽念诵经谓如来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珠。莲华部,莲子。羯磨部,杂宝间错。
(杂语)摄真实经持念品谓佛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银玻璃种种诸宝。莲华部,莲子。羯磨部,种种间错杂色。瑜伽念诵经谓如来部,菩提子。金刚部,金刚子。宝部,金,珠。莲华部,莲子。羯磨部,杂宝间错。
数息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妙门之一。(参见:妙门)
【佛学常见辞汇】
六妙门之一。
【三藏法数】
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盖欲界众生,心多驰动,粗散难摄,故须数息制其散乱,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初门也。
(术语)六妙门之一。(参见:妙门)
【佛学常见辞汇】
六妙门之一。
【三藏法数】
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盖欲界众生,心多驰动,粗散难摄,故须数息制其散乱,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初门也。
数息观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五停心观之一。数出入之息,停止心想散乱之观法。梵名,阿那波那。(参见:阿那波那)
【佛学常见辞汇】
默数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乱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
(杂语)五停心观之一。数出入之息,停止心想散乱之观法。梵名,阿那波那。(参见:阿那波那)
【佛学常见辞汇】
默数呼吸的出入以停止心想散乱的观法,为五停心观之一。
阿那波那
【佛学大辞典】
(术语)A^na%pa%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阿那般那。新称阿那波那,阿那阿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系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阿那般那者,阿那名出息,般那名入息。」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阿那波那,此云数息观。」旧俱舍十六曰:「若风向身入,名阿那。若风背身出,名波那。」俱舍论二十二曰:「言阿那者,谓持息入,是引外风令入身义。阿波那者,谓持息出,是引内风令出身义。」同光记二十二曰:「阿那,此云持来。阿波那,此云遣去。」
(术语)A^na%pa%na,旧称安般,安那般那,阿那般那。新称阿那波那,阿那阿波那。译曰数息观。数出息入息镇心之观法名。大乘义章十二曰:「安那般那观,自气息系心数之,勿令忘失,名数息观。」安般守意经曰:「安名出息,般名入息。」智度论慧影疏六曰:「阿那般那者,阿那名出息,般那名入息。」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阿那波那,此云数息观。」旧俱舍十六曰:「若风向身入,名阿那。若风背身出,名波那。」俱舍论二十二曰:「言阿那者,谓持息入,是引外风令入身义。阿波那者,谓持息出,是引内风令出身义。」同光记二十二曰:「阿那,此云持来。阿波那,此云遣去。」
数珠功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名。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名。
(经名)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名。又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名。
数灭无为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无为之一。与新译之择灭无为同。数者,慧之心所法也。以智慧断惑障而證之寂灭涅槃,谓之数灭。见大乘义章二。
(术语)三无为之一。与新译之择灭无为同。数者,慧之心所法也。以智慧断惑障而證之寂灭涅槃,谓之数灭。见大乘义章二。
数论
【佛学大辞典】
(流派)萨婆多部之诸论也。彼之部宗为论佛教法数之根本,故谓之数论。大部补注十一曰:「诸文或云数人,又云数论,即萨婆多论师也。涅槃疏云:数人宗萨婆多,纯明无我,破诸外道。」又迦毗罗仙所造之论,亦称为数论。即金七十论是也。(参见:数论外道)
(流派)萨婆多部之诸论也。彼之部宗为论佛教法数之根本,故谓之数论。大部补注十一曰:「诸文或云数人,又云数论,即萨婆多论师也。涅槃疏云:数人宗萨婆多,纯明无我,破诸外道。」又迦毗罗仙所造之论,亦称为数论。即金七十论是也。(参见:数论外道)
数论外道
【佛学大辞典】
(流派)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pila,古云迦毗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鬓发面色并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于时世号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谛,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为雨。以生于雨时故名。其雨之徒党,名为雨众外道。数论为此雨众外道中别人所作。今之金七十论是也。梵名曰僧祛Sa%m%khya%,此翻为数。即智慧之数也。数为量诸法之根本,故以立名。从数而起之论,故名数论。又论能生数,故亦名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之人,名为数论者。谓有外道,入于金耳国,以钹鍱腹,顶戴火盆。击王之论鼓,求与僧论议,使僧堕负。遂作七十行颂,以申数论之宗。王赏之以金。外道欲彰己令誉,名之为金七十论。彼论之长行,天亲菩萨所造也。然考天亲菩萨传,则为佛灭后九百年中频阇诃婆娑外道之事。谓此外道制僧祛论,入阿轮阇国,于正勤王处,为此论议。遂制胜。王赐以三洛沙黄金,入于频阇诃山之石窟中化为石云。天亲菩萨后闻此事,即造七十真实论,破彼外道所造之僧祛论。首尾瓦解,无有一句得立。王复以三洛沙金赏之。唯识述记四末之再说稿与之同。谓:「世亲菩萨时,东天竺有僧,与数论师之学徒论议。彼立二十五谛,说大地等之为常。僧竟不能答,王信受外道。外道为王造七十行之颂,上于王。王赐千金以显扬之。今之金七十论是也。世亲乃造第一义谛论,亦名胜义七十论,以对彼论而破彼外道。」百论疏上之中曰:「僧祛此云制数论,明一切法不出二十五谛,故一切法摄入二十五谛中,名为制数论。」
(流派)又曰数论师。唯识述记二末,言劫初有外道,名曰劫比罗Kapila,古云迦毗罗者讹也。此曰黄赤,以鬓发面色并为黄赤故。今西方之贵婆罗门种,皆黄赤色也。于时世号为黄赤色仙人。立二十五谛,论生死涅槃。其后诸门徒分为十八部。其上首名伐里沙。此翻为雨。以生于雨时故名。其雨之徒党,名为雨众外道。数论为此雨众外道中别人所作。今之金七十论是也。梵名曰僧祛Sa%m%khya%,此翻为数。即智慧之数也。数为量诸法之根本,故以立名。从数而起之论,故名数论。又论能生数,故亦名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之人,名为数论者。谓有外道,入于金耳国,以钹鍱腹,顶戴火盆。击王之论鼓,求与僧论议,使僧堕负。遂作七十行颂,以申数论之宗。王赏之以金。外道欲彰己令誉,名之为金七十论。彼论之长行,天亲菩萨所造也。然考天亲菩萨传,则为佛灭后九百年中频阇诃婆娑外道之事。谓此外道制僧祛论,入阿轮阇国,于正勤王处,为此论议。遂制胜。王赐以三洛沙黄金,入于频阇诃山之石窟中化为石云。天亲菩萨后闻此事,即造七十真实论,破彼外道所造之僧祛论。首尾瓦解,无有一句得立。王复以三洛沙金赏之。唯识述记四末之再说稿与之同。谓:「世亲菩萨时,东天竺有僧,与数论师之学徒论议。彼立二十五谛,说大地等之为常。僧竟不能答,王信受外道。外道为王造七十行之颂,上于王。王赐千金以显扬之。今之金七十论是也。世亲乃造第一义谛论,亦名胜义七十论,以对彼论而破彼外道。」百论疏上之中曰:「僧祛此云制数论,明一切法不出二十五谛,故一切法摄入二十五谛中,名为制数论。」
数缘尽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译之择灭,旧译曰数缘尽。智度论九十八曰:「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数缘尽,名为有上法。数缘尽是无上法。」(参见:非数缘尽)
(术语)新译之择灭,旧译曰数缘尽。智度论九十八曰:「一切有为法,及虚空,非数缘尽,名为有上法。数缘尽是无上法。」(参见:非数缘尽)
数数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二品生死之一。(参见:生死)
(术语)十二品生死之一。(参见:生死)
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术语)一切众生惑业所招,生者死,死者生也。楞严经三曰:「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秘藏宝钥上曰:「生生生生暗生始,死死死死冥死终。」僧伽吒经四曰:「佛言:善男子!识灭名死,福德因缘识起名生。」成实论七曰:「现在世中初得诸阴名生,亦说五阴退没名生。」
【佛学常见辞汇】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招,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有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分别。(参见:二种生死)
数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一识之一。(参见:识)附录。
(术语)十一识之一。(参见:识)附录。
诸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数者法数也。有为之诸法,有种种差别之数,故名诸数。维摩经弟子品曰:「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术语)数者法数也。有为之诸法,有种种差别之数,故名诸数。维摩经弟子品曰:「佛身无为,不堕诸数。」
声闻无数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四愿。
(术语)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四愿。
一藏数目
【佛学大辞典】
(名数)今时僧俗持诵经咒。动称一藏。问其数。则云五千四十八也。尝考历代藏经目录。惟开元释教录有五千四十八卷之数。馀则增减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馀卷矣。世俗执著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游记之说耳。夫持诵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数。或以一百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为藏。应五位进修。有五百波罗密也。或以一千为藏。显百界千如也。或以三千为藏。阐三千性相也。或以五千为藏以五百波罗蜜。一一具十也。或以一万为藏。乃万德齐彰也。或以八万四千为藏。转八万四千尘劳。成八万四千法门也。上来广略多般。行之均合教意。又何必专依丹书黄道之数为定法耶?见等不等观杂录。
(名数)今时僧俗持诵经咒。动称一藏。问其数。则云五千四十八也。尝考历代藏经目录。惟开元释教录有五千四十八卷之数。馀则增减不等。至今乃有七千二百馀卷矣。世俗执著五千四十八者。乃依西游记之说耳。夫持诵者。量自心力。如法定数。或以一百为藏。表大乘百法也。或以五百为藏。应五位进修。有五百波罗密也。或以一千为藏。显百界千如也。或以三千为藏。阐三千性相也。或以五千为藏以五百波罗蜜。一一具十也。或以一万为藏。乃万德齐彰也。或以八万四千为藏。转八万四千尘劳。成八万四千法门也。上来广略多般。行之均合教意。又何必专依丹书黄道之数为定法耶?见等不等观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