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68
词典
1
分类词汇
166
其它
1
共166,分12页显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享年
诸君
台候
幸会
请行
台端
请问
枉教
海涵
幸察
德容
敬礼
鼎重
来命
幸临
《國語辭典》:
享年
拼音:
xiǎng nián
1.人获有的寿命。《文选。蔡邕。郭有道碑文》:「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二。」《儒林外史》第八回:「表兄天才磊落英多,谁想享年不永。」
2.统有天下的年数。《隋书。卷七八。艺术传。庾季才传》:「昔周武王以二月甲子定天下,享年八百。」
分類:
敬辞
死者
寿数
《國語辭典》:
诸君(諸君)
拼音:
zhū jūn
1.各位。《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汉书。卷三九。萧何传》:「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
2.古称年长的男女为诸君,年轻的男女为吾子。《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
分類:
敬辞
各个
年老
国君
老者
诸位
都邑
享受
免除
赋税
权利
《國語辭典》:
台候(臺候)
拼音:
tái hòu
表示敬意的敬词。
分類:
敬辞
问候
候对
寒暖
起居
《國語辭典》:
幸会(幸會)
拼音:
xìng huì
1.荣幸地会面。《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今日幸会,一切要求指教。」
2.好时机。《魏书。卷四○。陆俟传》:「臣等邀逢幸会,生遇昌辰。」
3.幸运的遇合。唐。
韩愈
答张籍书
:「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
分類:
敬辞
幸运
时会
遇合
荣幸
时运
会见
《漢語大詞典》:
请行(請行)
(1).请求离去,辞别。
《
左传·定公十年
》
:“ 侯犯 止之,曰:‘谋免我。’ 侯犯 请行,许之。”
《
庄子·人间世
》
:“ 颜回 见 孔子 ,请行。曰:‘奚之?’曰:‘将之 卫 ’。”
(2).敬辞。请动身。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
:“早茶时了,请行。”
(3).请求前往作战。 唐
王建
《送魏州李相公》
诗:“閒来不对人论战,难处长先自请行。”
《
旧唐书·张镒传
》
:“ 卢杞 忌 鎰 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 杞 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
分類:
敬辞
请求
前往
离去
作战
动身
辞别
《國語辭典》:
台端(臺端)
拼音:
tái duān
1.唐代侍御史之称。
2.古代对官吏的尊称,今为对人的敬称。用在平辈之间,或机关发给个人的函件上,犹言尊处、尊驾或阁下。
分類:
敬辞
《漢語大詞典》:
台杂(臺雜)
唐 宋 时御史台台院知杂事侍御史。主持台中事务,其地位在一般侍御史之上。
《
旧唐书·王播传
》
:“岁中,迁工部郎中,知臺杂,刺举纲宪,为人所称。”
《
宋史·谢泌传
》
:“ 太宗 问:‘何官騶道严肃,都人畏避?’有以臺杂对者。即授 泌 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清
梁章钜
《
称谓录·都御史古称
》
:“臺杂即臺端也。”
分類:
时御
御史
御史台
台院
杂事
侍御
主持
台中
事务
《國語辭典》:
请问(請問)
拼音:
qǐng wèn
对人有所询问的敬辞。《论语。颜渊》:「请问其目?」《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二者恐丫鬟们年青,乘王夫人不在家,不服探春等约束,恣意痛饮,失了体统,故来请问有事无事。」
分類:
请问
敬辞
请安
问候
请求
解答
答问
问题
《漢語大詞典》:
枉教
敬辞。犹言屈尊赐教。 宋
王安石
《与李修撰书》
:“乃烦枉教,慰感何可復言,尤喜动止多福。”
分類:
敬辞
屈尊
赐教
《國語辭典》:
海涵
拼音:
hǎi hán
说人度量大或请人宽谅的话。南朝梁。
王僧孺
〈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
〉:「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望乞海涵,另日竭诚吧!」
分類:
敬辞
包含
大度
原谅
宽容
《漢語大詞典》:
幸察
敬辞。犹言明察。
《
史记·三王世家
》
:“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詔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 唐
皇甫湜
《答李生第一书》
:“粗书其愚,为足下答,幸察。” 宋
朱熹
《答刘平甫书》
:“若徒暴露于外,而无见听之实,但使众怨见归,为僕作祸耳。千万,幸察。”
分類:
敬辞
言明
明察
《漢語大詞典》:
德容
(1).敬辞。有道者的仪容。 宋
陆游
《别曾学士》
诗:“所愿瞻德容,顽固或少痊。” 清
刘大櫆
《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
:“亲先生之德容,沐先生之风教。”
(2).指女子的德行与容貌。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愿君另续德容兼备者以奉双亲。”参见“ 德言容功 ”。
分類:
德容
敬辞
女子
有道
道者
德行
行与
容貌
仪容
《國語辭典》:
德言容功
拼音:
dé yán róng gōng
德,品德。言,言谈。容,仪容。功,女红。德言容功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为古时妇女所应具备的四德。语本《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作「德容言功」、「德言工貌」。
分類:
妇德
妇言
妇功
封建
建礼
礼教
要求
妇女
种德
德行
《國語辭典》:
敬礼(敬禮)
拼音:
jìng lǐ
1.行礼。《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
2.送人的礼物。如;「老师,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敬礼,请务必收下。」
3.书信中的致敬用语。通常用于结尾处。
分類:
敬礼
尊敬
敬辞
致敬
以礼相待
书信
礼节
结尾
立正
举手
鞠躬
躬行
行礼
《漢語大詞典》:
鼎重
(1).指国家重任。 汉
蔡邕
《司空杨秉碑》
:“沙汰海内,料简贞实,抽援表达,与之同兰芳,任鼎重。”
(2).敬辞。谓请您大力帮忙(表示请托时用)。 明
鹿善继
《与齐群玉张凤图书》
:“仰藉年兄鼎重,先达於 李老公祖 。” 明
鹿善继
《与张溶吾书》
:“本县念其素修,欲为申请,仰乞鼎重於太尊老公祖前,稍一斡旋,但得申至学臺,或可望留一綫。”
分類:
敬辞
国家
重任
请托
《漢語大詞典》:
来命(來命)
(1).对人来信的敬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来命陈彼妖惑之罪,叙王师旷荡之德,岂不信然。”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
:“重获来命,援引古今,纷紜六纸,虽欲不言,焉得已哉!”
《
南史·褚玠传
》
:“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
(2).敬辞。指来人传达的要求。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第二本第二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分類:
敬辞
来信
来人
敬称
传达
要求
《漢語大詞典》:
幸临(幸臨)
敬辞。犹惠临,光临。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
:“脩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
汉书·灌夫传
》
:“将军乃肯幸临况 魏其侯 , 夫 安敢以服为解?” 汉
刘向
《
列女传·楚老莱妻
》
:“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
分類:
敬辞
光临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