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散  拼音:fēn sàn
分离、散开。《汉书。卷八一。匡张孔马传。孔光》:「阴阳错谬,岁比不登,天下空虚,百姓饥馑,父子分散,流离道路,以十万数。」唐。韩愈 黄陵庙碑:「庭有古碑,断裂分散在地,其文剥缺。」
《國語辭典》:松开(鬆開)  拼音:sōng kāi
放松、解开。《福惠全书。卷一六。刑名部。人命下》:「另著一人用物垫脚,将绳帛缓缓松开。」
《漢語大詞典》:扑撒(撲撒)
抚摩。 元 乔吉 《扬州楚》第二折:“日高也花影重,风香时酒力涌。顺毛儿扑撒上翠鸞丹凤,恣情的受用足玉煖香融。”《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你睡下,等我替你心口内扑撒扑撒,管情就好了。”《醒世姻缘传》第六四回:“ 素姐 叫那 白姑子 顺着毛一顿扑撒,渐渐回嗔作喜。”
分類:抚摩
《國語辭典》:披哆  拼音:pī chě
绽放、绽开。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七。书画》:「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
分類:展开散开
《國語辭典》:云散(雲散)  拼音:yún sàn
像天上的云般四处分散。《红楼梦》第一○○回:「宝玉想念黛玉,因此及彼,又想跟黛玉的人已经云散,更加纳闷。」
《漢語大詞典》:吹散
(1).吹之使散开。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虎 於 太极殿 前起楼,高四十丈……时亢旱,舂杂宝异香为屑,使数百人於楼上吹散之,名曰‘芳尘’。” 宋 苏轼 《六月七日》诗:“电眸虎齿霹靂舌,为余吹散千峰云。” 茅盾 《锻炼》十二:“东北风吹散了满天的浮云。”
(2).犹拆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你自私受软口汤,到来吹散我们,我们自有説话处。”《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忆昭楼洪杨奏稿·真如镇典铺来信一》:“﹝城内穷民﹞刻下恐破城之后玉石不分,为贼尽力把守,未能速灭。倘得吹散此辈,然后攻城为容易。”
(3).谓消弭事端。《快心编一集》第一回:“我不是与 郝 家有甚亲故替他吹散,实是为你计算。”
《漢語大詞典》:四分
(1).分为四份。左传·昭公五年:“四分公室, 季 氏择二。”
(2).向四方散开。 汉 焦赣 《易林·豫之观》:“十里望烟,散涣四分;形容灭亡,终不见君。”
(3).指四分历。后汉书·律历志中:“今改行《四分》,以遵於 尧 ,以顺 孔圣 奉天之文。”清史稿·时宪志一:“ 梅文鼎 研精天算,由《授时》以溯《三统》《四分》以来诸家之术。”
《國語辭典》:四散  拼音:sì sàn
向四周分散。《三国演义》第二回:「俊与玄德、关、张率三军掩杀,射死韩忠,馀皆四散奔走。」《儒林外史》第一回:「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觅食。」
《國語辭典》:疏散  拼音:shū sàn
1.把密集的人员、物质、装备分散开。如:「大楼突然发生火警,警方紧急疏散人群。」
2.不受拘羁。南朝宋。谢灵运过白岸亭〉诗:「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董西厢》卷一:「携一壶儿酒,戴一枝儿花。醉时歌,狂时舞,醒时罢。每日价疏散不曾著家。」
3.疏远离散。唐。李白〈东武吟〉:「宾友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4.驱散。《红楼梦》第一九回:「不过偶感风寒,吃一两剂药疏散疏散就好了。」
《國語辭典》:飘散(飄散)  拼音:piāo sàn
随风飞散四处。唐。雍陶 美人春风怨诗:「偏能飘散同心蒂,无那愁眉吹不开。」
《漢語大詞典》:霞开(霞開)
(1).指云雾散开。 唐 胡曾 《草檄答南蛮有咏诗》:“辞天出塞阵云空,雾捲霞开万里通。”
(2).高敞明丽。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高门洞啟,不因铜马之饰;宝殿霞开,无假凤皇之瑞。”
《國語辭典》:发散(發散)  拼音:fā sàn
1.散开。如:「波纹由中心向外发散。」
2.散发。如:「夜来香一到晚上,就发散出浓郁的香味。」
3.中医指将体内的热发露于外。
《漢語大詞典》:疏爽
亦作“疎爽”。
(1).豁达豪爽。新唐书·段文昌传:“疏爽任义节,不为齷齪小行。” 宋 苏舜钦 《答章傅》诗:“清晨闯予门,疎爽见姿表。”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署:“少孤贫,不应荐辟,志况疎爽,择交於方外。”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在学中,独与 潘君 松 为厚交。 潘君 疎爽坦易,而公坚苦縝密。”
(2).奔放;豪迈。朱子语类卷一三四:“ 太史公 书疎爽, 班固 书密塞。”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常伦》:“ 常评事 诗疏爽有奇气。”
(3).疏朗清爽。 宋 范成大 《岩桂》诗之一:“风帘疎爽月徘徊,悵望家人把酒杯。”
(4).散开使凉爽。 宋 陈旉 农书·用火采桑之法:“外採叶归,必疎爽於叶室中,以待其热气退,乃可与食。”
(5).犹分明。 明沈鲸《双珠记·月下相逢》:“邂逅间,亲父子真天降,犹疑似梦还疏爽。”
《漢語大詞典》:冲散
受冲击而分离散开。例如:大木筏在急流中被冲散成几块。
《漢語大詞典》:隙开(隙開)
(1).谓彼此产生隔阂。
(2).疏散开。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七:“大家赶快走,把队伍隙开来,每人离过五尺远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