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05,分101页显示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2  83  84  85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黄教
普为乘教
密教普贤
华严五教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华严教分记
华严五教止观
开元释教录
开元释教录略出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无相教
无相空教
无教色
黄教
【佛学大辞典】
(流派)喇嘛教之一派,十四世纪顷,宗喀巴Tsongkhapa慨红教之腐败而别为开始者,衣冠等皆用黄色,行于西藏,蒙古,伊犁。西藏新志中曰:「黄教之大喇嘛有四:一达赖喇嘛。二班禅喇嘛。三哲布尊丹巴。四多伦诺尔阿嘉胡图克图。相传哲布尊丹巴,为菩萨之转生,其势力普及蒙古地方。寺在图拉河右岸库伦等地,僧众万馀。多伦诺尔阿嘉胡图克图,驻北京及其附近。」
普为乘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法相宗也。详名曰普为一切乘教。谓与利益于五乘即人间、天上、声闻、缘觉、菩萨全体之教也。盖法相宗立五性各别,虽主张成佛不成佛,而各授相应之利益,故有此名。
密教普贤
【佛学大辞典】
(菩萨)有二体:一为大日内眷属中之上首金刚菩萨((参见:金刚萨埵)),一为大日眷属中之上首,是与显教之普贤菩萨同体。在金刚界者为贤劫十六尊中,第十六主释迦本有之智之大菩萨,以对文殊之修生智德。因之虽与文殊同以剑为三昧耶形,然此以标本有之智,文殊之剑标始成之智,有本始之异。而本有之智即理,故对文殊不越理智相对之常法也。理趣经曰:「大乐金刚萨埵(即金刚萨埵),即是普贤金刚萨埵。」金刚曼荼罗大钞三曰:「普贤菩萨,左拳,右莲,上有剑,密号真如金刚。」又在胎藏界者,八叶院中四菩萨之第一为普贤菩萨,位于东南方,以智剑为三昧耶形,密号曰真如金刚。秘藏记末曰:「东南方普贤菩萨,白肉色,左手执莲华,上有利剑围炎。」胎藏界曼荼罗大钞一曰:「或记云:胎藏八叶中普贤头戴五佛宝冠,左手执莲,上有剑,右手伸掌,屈地水向上也。」又曰:「普贤有重重,法华所明普贤曰:乘白象王现其人前,今八叶中普贤异此,不乘象不持铃杵,金刚萨埵名普贤时持铃杵也。」又第一金刚手院之中尊金刚萨埵也。白肉色,左手金刚拳,右手持五金刚杵,密号曰真如金刚。见胎曼陀罗大钞二。已上二菩萨为门眷属之普贤也。其大眷属之普贤,是第二之文殊院普贤菩萨是也,侍中尊文殊之左胁,以三钴杵为三昧耶形,密号曰示现金刚。秘藏记末曰:「大圣普贤菩萨,肉色,青莲华上有三股折罗。」胎藏曼荼罗大钞四曰:「乘白象,两手合掌,华严法华等所明普贤也。又当界八叶中普贤,头戴五佛宝冠,左手执莲华,上有剑,右手伸掌,屈地水向上也。今当院普贤,头无宝冠,如秘藏记。」又依密教三轮身则大日为自性轮身,普贤为正法轮身,步掷明王或六足尊明王为教令轮身(仁王经仪轨意)。依二轮身则大日,普贤皆为自性轮身,步掷六足尊为教令轮身(秘藏记)。(参见:五大明王)
五大明王
【佛学大辞典】
(明王)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于未来世受持三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三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于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身,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身,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身。于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身而为三轮身。此三轮身,仪轨之意也。又莲华三昧经之意,以此三身为五佛身口意之三业。然秘藏记以五菩萨与五佛皆为自性轮身,此以度众生为菩萨之自性故也。其中教令轮身,即五大明王。自性轮身,为佛住于自性之法身,故云自性轮,正法轮身为住于菩萨以正法度人之真实身,故云正法轮,教令轮身为受佛之教令,化现忿怒形,摧伏淫刚众生之身,故云教令轮身。而教令轮身之本地,有二说:一依仁王经仪轨等之说,则各以其正法轮身之菩萨为本地。即菩萨受本佛之教令而现忿怒也。依大日经疏等之说,则直以自性轮身之佛为本地,秘藏记依后说。但此配属为一往,剋实则五佛各现五种之正法轮身,五种之教令轮身也。故在九会曼荼罗,为大日之自性轮身,于理趣会现金刚萨埵之正法轮身。又于降三世会,现降三世明王之教令轮身。不动金刚者,受中央大日如来之教令,示现二臂之忿怒形,降伏一切鬼魅惑乱之明王也。降三世金刚者。受东方阿閦如来之教令。示现四头八臂之忿怒形,降伏侵害正法之大自在天魔众之明王也。军荼利金刚者,受南方宝生如来之教令,示现八臂之忿怒形,降伏行疾疫恼害人之一切阿修罗众诸鬼神之明王也。六足金刚者,受西方无量寿佛之教令,降伏兴恶风雨害有情之一切毒龙之明王也。净身金刚者,受北方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示现四臂之忿怒形,降伏夺人精气之一切药叉之明王也。八大童子秘要法曰:「金刚手曰:一切意相不同,或为顺,或为逆。是故如来现慈悲之身,随而作利益,解曰:诸佛之大悲,为悯众生故。即于顺者以顺应之,若于逆者则以逆制之。一佛住于忿怒三昧时,十方诸佛同入于忿怒三昧。毗庐遮那于无相中示现明王时,诸佛菩萨不更现忿怒之身乎?故四方之如来现教令之身,降伏众魔也。然本誓各有不同,且常不随逐于行者。或降三世菩萨降伏天魔或三世之贪瞋痴,或军荼利降伏毗那耶迦之常随魔及人魔,或焰摩德迦降伏龙魔及诸怨敌,或金刚夜叉调伏众魔及无智者。不动明王,恒随行者,若天、若毗那夜迦、若鬼等所作之障碍,一时消灭。」

华严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立小、始、终、顿、圆之五教而判释一代教。(参见:五教)
五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宗之教判也。有二种:(一)始于杜顺,成于贤首,是唯就出世间之一教判定之。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也。五教章冠注上一曰:「至相智俨大师,亲承于杜顺和尚,显扬宗旨,弘传一乘。搜玄、十玄、孔目、问答、章疏非一,约就五教广立清范。(中略)贤首亲于智俨造此五教。」同上三曰:「圣教万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小乘教于四部之阿含经、发智、婆娑论等,说灰身灭智之涅槃法者。大乘始教为大乘之初门,有相始教空始教二种。深密经、唯识论等,分别五性,建立依他之万法者为相始教。般若经、三论等,说诸法皆空,显无所得平等者,为空始教。此二教皆不开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义,故贬为始教。大乘终教于楞伽经起信论等说真如缘起之理,唱一切皆成佛者。顿教对于一类之顿机,不依言句,不设位次,以顿彻理性为教者。是既绝言句,故为别部之经。以楞伽经四,有镜像顿现之譬;宝积经论一,有顿教修多罗之名而立之。如以维摩之默而显不二,以达磨之心而印于心,为得此旨者。圆教于华严经法华经等,明圆融具德之一乘者。此分别教一乘同教一乘二种。华严经直开示圆融不思议之法门,远异于彼之三乘教,故名别教一乘;法华经为开会二乘,其说相同于三乘教,故名同教一乘。圆教之名,八十华严经谓为圆满修多罗。华严玄谈五曰:「教类有五,即贤首所立,广有别章,大同天台,但加顿教。」又曰:「不同前渐次位修行,不同于彼圆融具德,故立名顿,顿诠此理,故名顿教。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绝言故。今乃开者顿显绝言为一类,离念机故,即顺禅宗。」开此五教而为十宗。(参见:宗)。(二)为同宗圭峰所立,此统收世间出世间之二教:一、人天教,以持提谓经等五戒而生于人间,行十善而生于天上为教者。二、小乘教,如前。三、大乘法相教,前始教中之相始教也。四、大乘破相教,前始教中之空始教也。五、一乘显性教,前终顿圆之三教也。见原人论。前法相破相之二教,别立声缘菩之三乘,故为大乘,今为一佛乘,故曰一乘。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五教十宗)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佛学大辞典】
(书名)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
华严教分记
【佛学大辞典】
(书名)即华严五教止观。
华严五教止观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杜顺说。又名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说华严五教之止观法门者。
开元释教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十卷,唐智升撰。以三藏经论编为目录。不分门目,但以译人时代为先后。起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迄开元十八年庚午,凡六百六十四载,中间传经缁素总一百七十六人,所出大小二乘,三藏圣教,及圣贤集传,并及失译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合七千四十六卷,分为二录:一曰总括群经录。皆先列译人名氏,次列所译经名卷数,及或存或佚。末为小传。凡九卷。其第十卷,则历代佛经目录四十一家。一曰别分乘藏录。分为七目。各以经论类从,辨别存亡真伪,及删并重修之类,凡八卷。其十九二十卷,则大小乘经论入藏目录也。见四库提要。缩刷藏经缘起曰:「唐太宗开元十年,沙门智升,著开元释目录二十卷,诠次经律论及诸师撰述,五千四十八卷。以千字文定函号,是大藏定数之始也。尔来历朝,大藏诠次,以开元录为模范。」
开元释教录略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四卷,智升撰。前释教录中之入藏录,以千字文编定者。
最上大乘金刚大教宝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二卷,宋法天译。佛在广严城敕金刚手菩萨说弟子之八事及二谛等。
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七卷,宋法贤译。大乐金刚为金刚萨埵之异名。有二十五品。说仪轨及实理。
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卷,赵宋施护译。金刚界真言之别部。
无相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即无相空教也。岌师之三教,慧观,波颇蜜多,刘虬之五教中各指诸部般若经之所说为无相教,以对小乘经之有相教,法相宗以之为第二时空教,华严宗以之为空始教,天台宗以之为圆教,挟带通别二教之带教。
【佛学常见辞汇】
阐明万法皆空的教法,如诸部般若经所说的是。
【三藏法数】
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是名无相教。(齐即齐限。见空得道者,谓菩萨见一切法皆空,因而得道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有相。小乘解空得道,是名无相教。(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三藏法数】
谓佛于般若经中,说诸空慧法门,空诸有相,为令二乘悟大乘法空,是名无相教。(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藏法数】
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谈般若空慧法门,空诸有相,为令小乘之人解空得道,是名无相教。(四阿含者,长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杂阿含也。)
无相空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般若经之所说,三论之所宗。以彼说一切诸法,无相空寂,而无实体故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龙猛菩萨證极喜地,采集大乘无相空教,造中论等究畅真要。」
【佛学常见辞汇】
阐明一切法都是性空无相的教法,如般若经所说的是。
无教色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译之无作色。一名无教色。新译曰无表色。(参见:无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