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65,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品格教育
平民教育
普及教育
女子教育
路德教派
律动教学
罗马公教
罗马教会
罗马正教
妈妈教室
民众教育
师范教育
十二分教
失教儿童
视听教育
《国语辞典》:品格教育  拼音:pǐn gé jiào yù
系以亚里斯多德的德行伦理学为基础,以习惯培养美德,并成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故称为「品格教育」。也译作「品德教育」。
《国语辞典》:平民教育  拼音:píng mín jiào yù
对未受正规教育或缺乏现代知能的民众所施的一种普遍而必要的文化教育。也称为「民众教育」。
《国语辞典》:普及教育  拼音:pǔ jí jiào yù
一个国家为实现民主的理想,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以提高人民知识水准为主旨,所实施的基本教育。
《国语辞典》:女子教育  拼音:nǚ zǐ jiào yù
我国千馀年来一直重男轻女,女性向来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机会。至光绪三十三年(西元1907),学部奏请颁布女子师范学堂及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教育始正式列于学制系统。此后,女子教育逐渐普及,男女教育机会趋于平等。
《国语辞典》:路德教派  拼音:lù dé jiào pài
西元十六世纪初,由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在日耳曼北部创立的基督教新教派。他是新教中最大的一派,地区以今德国北部和北欧各国为主。也称为「路德会」、「路德教会」。
《国语辞典》:律动教学(律动教学)  拼音:lǜ dòng jiào xué
一种强调肢体灵活伸展的教学方式。常运用在幼儿舞蹈方面,导引幼童随著音乐、节奏摆动身躯。此教学方式著重在肢体的自然灵活运用,可提高孩童对自己身体的认识程度及对肢体的敏感度。如:「这家幼稚园有多项课程采律动教学,教学方式活泼生动。」
《国语辞典》:罗马公教(罗马公教)  拼音:luó mǎ gōng jiào
以教会之大公性或普世性之意。参见「天主教」条。
分类:教会大公
《国语辞典》:罗马教会(罗马教会)  拼音:luó mǎ jiào huì
以教皇居于罗马梵谛冈而得名。参见「天主教」条。
分类:教皇罗马
《国语辞典》:罗马正教(罗马正教)  拼音:luó mǎ zhèng jiào
西元一○五四年,基督教会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保为中心,自称为「罗马正教」。
《国语辞典》:妈妈教室(妈妈教室)  拼音:mā ma jiào shì
为提供亲职教育的场所,使社区的妈妈们经常集会,研习有关教养儿女与持家的常识。
《国语辞典》:民众教育(民众教育)  拼音:mín zhòng jiào yù
对未受正规教育或缺乏现代知能的人所实施的教育。也称为「平民教育」。
《国语辞典》:师范教育(师范教育)  拼音:shī fàn jiào yù
为培养初等及中等学校教师所实施的专业教育。
《国语辞典》:十二分教  拼音:shí èr fēn jiào
佛教将三藏依体裁和内容分成十二类。即一、修多罗(契经),指经典中散文体的经文;二、祇夜(应颂),指经典中以诗颂的型式重复前面散文体内容的经文;三、和伽罗那(授记),指带有预言性质的经文;四、伽陀(偈颂),指诗颂体的经文;五、优陀那(无问自说),指佛自宣说的经文;六、尼陀那(因缘),指记述佛说此经因缘的经文;七、阿婆陀那(譬喻),指譬喻形式的经文;八、伊提目多伽(本事),指佛说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九、阇陀伽(本生),指佛说过去世因缘的经文;十、毗佛略(方等),指佛说方正广大的经文;十一、阿浮陀达磨(未曾有),指记载佛陀显现神通的经文;十二、优婆提舍(论议),指广释佛语的经典。《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何故但立十二分教,不增、不灭?」也称为「十二部经」。
《国语辞典》:失教儿童(失教儿童)  拼音:shī jiào ér tóng
因父母溺爱,而未受适当且必须的管教,导致有违法律行为之虞的儿童。
《国语辞典》:视听教育(视听教育)  拼音:shì tīng jiào yù
以各种电化器材,如幻灯机、投影机、放映机、录音机、闭路电视等加强视听效果的教学。也称为「电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