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543
典故
17
词典
865
佛典
505
其它
156
共1543,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27
28
29
30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宋教仁
教育家
余教
幼教
膺教
呈教
皇教
教勉
教坛
教务
红教
乞教
趋教
双教
圣教序
《国语辞典》:
宋教仁
拼音:
sòng jiào rén
人名。(西元1882~1913)原名鍊,字钝初,号渔父,清末湖南桃源人。初游日本习法政,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任农林总长。退职后,以主张政党内阁,为袁世凯所忌,被刺于上海。著述有《我之历史》、《间岛问题》。
分类:
人名
原名
渔父
公元
《国语辞典》:
教育家
拼音:
jiào yù jiā
对教育工作或理论有丰富经验和研究的人。
分类:
教育家
教育
理论
丰富
经验
《漢語大詞典》:
余教(餘教)
(1).遗教。
《
荀子·尧问
》
:“今之学者,得 孙卿 之遗言餘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
《
史记·乐毅列传
》
:“及至弃羣臣之日,餘教未衰。” 宋
王安石
《比部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又薄命不幸,数遭小人,以见困蹶,负先臣餘教,辱陛下器使之恩。”
(2).很多的教诲。
《
史记·苏秦列传
》
:“寡人不敏,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餘教。”
分類:
遗教
教诲
《国语辞典》:
幼教
拼音:
yòu jiào
幼儿教育。如:「家妹现就读保育科,预备将来从事幼教工作。」
《漢語大詞典》:
膺教
承宣教化。 晋
王坦之
《废庄论》
:“ 孔父 非不体远,以体远故用近; 颜子 岂不具德,以德备故膺教。”
《
南齐书·王融传
》
:“圣主膺教,实所沐浴。”
分類:
承宣
教化
《漢語大詞典》:
呈教
敬辞。呈上请教。 清
袁枚
《
随园诗话
》
卷三:“苦吟半生,无一知己;今所望者惟先生,故以诗呈教。”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
:“笔债又积欠不少,因此本月内恐不能投稿,下月稍凉,当呈教也。”
分類:
敬辞
呈上
上请
请教
《漢語大詞典》:
皇教
皇帝的教化、政令。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
:“天静人和,皇教遐通。”
分類:
教化
政令
帝王
《漢語大詞典》:
教勉
教导勉励。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
分類:
教导
勉励
《漢語大詞典》:
教坛(教壇)
讲台。 许地山
《东野先生》
四:“有些用书挡着向到教坛那面,对着她装鬼脸。”
《花城》
1981年第5期:“啊,老师进来了,挺庄严地步入教坛。”
分類:
讲台
《國語辭典》:
教务(教務)
拼音:
jiào wù
学校里关于教学方面的行政事务。
分類:
教务
学校
教学
行政
政工
《國語辭典》:
红教(紅教)
拼音:
hóng jiào
西藏佛教宗派宁玛派的俗称。因戴红帽,故称为「红教」。
分類:
佛教
僧
《漢語大詞典》:
乞教
请教;求教。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次入 恶斯佛大学 ,修爱智之学,屡驰书乞教于名人。”
分類:
请教
求教
《漢語大詞典》:
趋教(趨教)
前往请教;就教。 明
徐渭
《与梅君书》
:“稍凉敬当趋教,兼罄欲言。”
《
儒林外史
》
第二二回:“奉访尊寓不值,不胜悵悵!明早幸驾少留片刻,以便趋教。”
分類:
前往
请教
《骈字类编》:
双教(双教)
陶弘景许长史碑:桐柏双教,方诸兼学。并澄心清,俱漏身蜀。
《國語辭典》:
圣教序(聖教序)
拼音:
shèng jiào xù
〈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简称。唐初玄奘赴西域取经,往返共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经、律、论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特制此序表彰其事,冠于诸经之首。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由褚遂良书于石碑,称为「褚圣教序」。为褚遂良晚年代表作品。高宗咸亨三年(西元672)弘福寺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草书刻于石碑,称为「集王书圣教序」,简称「王圣教序」。
分類:
全称
玄奘
法师
印度
取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