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65,分58页显示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余教
幼教
膺教
呈教
皇教
教勉
教坛
教务
红教
乞教
趋教
双教
圣教序
拘教
祆教
《漢語大詞典》:余教(餘教)
(1).遗教。荀子·尧问:“今之学者,得 孙卿 之遗言餘教,足以为天下法式表仪。”史记·乐毅列传:“及至弃羣臣之日,餘教未衰。” 宋 王安石 《比部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又薄命不幸,数遭小人,以见困蹶,负先臣餘教,辱陛下器使之恩。”
(2).很多的教诲。史记·苏秦列传:“寡人不敏,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餘教。”
分類:遗教教诲
《国语辞典》:幼教  拼音:yòu jiào
幼儿教育。如:「家妹现就读保育科,预备将来从事幼教工作。」
《漢語大詞典》:膺教
承宣教化。 晋 王坦之 《废庄论》:“ 孔父 非不体远,以体远故用近; 颜子 岂不具德,以德备故膺教。”南齐书·王融传:“圣主膺教,实所沐浴。”
分類:承宣教化
《漢語大詞典》:呈教
敬辞。呈上请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苦吟半生,无一知己;今所望者惟先生,故以诗呈教。” 鲁迅 《书信集·致施蛰存》:“笔债又积欠不少,因此本月内恐不能投稿,下月稍凉,当呈教也。”
《漢語大詞典》:皇教
皇帝的教化、政令。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天静人和,皇教遐通。”
《漢語大詞典》:教勉
教导勉励。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
分類:教导勉励
《漢語大詞典》:教坛(教壇)
讲台。 许地山 《东野先生》四:“有些用书挡着向到教坛那面,对着她装鬼脸。”《花城》1981年第5期:“啊,老师进来了,挺庄严地步入教坛。”
分類:讲台
《國語辭典》:教务(教務)  拼音:jiào wù
学校里关于教学方面的行政事务。
《國語辭典》:红教(紅教)  拼音:hóng jiào
西藏佛教宗派宁玛派的俗称。因戴红帽,故称为「红教」。
分類:佛教
《漢語大詞典》:乞教
请教;求教。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次入 恶斯佛大学 ,修爱智之学,屡驰书乞教于名人。”
分類:请教求教
《漢語大詞典》:趋教(趨教)
前往请教;就教。 明 徐渭 《与梅君书》:“稍凉敬当趋教,兼罄欲言。”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奉访尊寓不值,不胜悵悵!明早幸驾少留片刻,以便趋教。”
分類:前往请教
《骈字类编》:双教(双教)
陶弘景许长史碑桐柏双教方诸兼学并澄心清俱漏身蜀
《國語辭典》:圣教序(聖教序)  拼音:shèng jiào xù
〈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简称。唐初玄奘赴西域取经,往返共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经、律、论三藏要籍六百五十七部,唐太宗特制此序表彰其事,冠于诸经之首。高宗永徽四年(西元653)由褚遂良书于石碑,称为「褚圣教序」。为褚遂良晚年代表作品。高宗咸亨三年(西元672)弘福寺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草书刻于石碑,称为「集王书圣教序」,简称「王圣教序」。
《漢語大詞典》:拘教
拘泥于礼教。后汉书·申屠蟠传:“始吾以子为可与言也,何意乃相拘教乐贵之徒邪?” 唐 韩愈 《送灵师》诗:“逸志不拘教,轩腾断牵挛。”
分類:拘泥礼教
《國語辭典》:祆教  拼音:xiān jiào
回教出现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现存于伊朗偏僻地区及盛行于印度境内帕西人中。约在西元前六~七世纪间,由琐罗亚斯德所创。奉波斯古经为经典。该教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生是善端;黑暗、恶浊、不净、破坏是恶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玛兹达;代表恶端的神是安格拉。纽曼,二者虽都是时间之神楚尔凡所生,却互相斗争,斗争的结果,善必胜恶。人可以在善恶两神之争中,自由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直到人死后,阿胡拉。玛兹达将根据其在世的言行,进行审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狱。在宗教活动上,教徒在麻葛指导下经过一定的仪式,礼拜圣火,因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玛兹达的象徵。该教于六世纪约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镇江等地还有祆祠,但宋以后,中国史籍则不再提及。也称为「波斯教」、「拜火教」、「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