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505,分101页显示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教诗
答教
教长
教刑
教席
科教
黄教
臣教
教治
教头
教师
教敕
教首
命教
迁教
《韵府拾遗 支韵》:教诗(教诗)
郭钰诗误将鹦鹉教诗成
《漢語大詞典》:答教
准备用来解答问题的答案。《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每以军国之事问 植 , 植 对答如流。 操 心中甚疑。后 曹丕 暗买 植 左右,偷答教来告 操 。”
《漢語大詞典》:教长(教長)
中国 通用汉语地区的穆斯林对伊斯兰教清真寺的教务主持人的称谓。又称阿訇。有的也称掌教。
《漢語大詞典》:教刑
古代学校所用的刑罚。《书·尧典》:“扑作教刑。” 孔 传:“扑,榎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 蔡沉 集传:“扑作教刑者,夏楚二物,学校之刑也。”参见“ 夏楚 ”。
分類:学校刑罚
《國語辭典》:夏楚  拼音:jiǎ chǔ
1.古代学校中施行体罚的器具。《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汉。郑玄。注:「夏,槄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2.鞭打、体罚。《聊斋志异。卷二。张诚》:「午前不知何往,业夏楚之。」
《國語辭典》:教席  拼音:jiào xí
教师的职位。如:「本校这教席悬缺已久,今特聘请归国学人担任。」
分類:教师职务
《漢語大詞典》:科教
(1).法令;教命。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至於奉遵科教,班扬明令……抑亦懔懔有庶几之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2).指道教信条戒律。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聂师道:“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文献通考·经籍五二:“﹝ 马端临 ﹞按:道家之术,杂而多端,先儒之论备矣,盖清浄一説也,炼养一説也,服食又一説也,符籙又一説也,经典科教又一説也。”
(3).科学教育的简称。
《國語辭典》:黄教(黃教)  拼音:huáng jiào
西藏佛教格鲁派的别称。参见「格鲁派」条。
《韵府拾遗 效韵》:臣教(臣教)
管子古之王者其君丰其臣教
《漢語大詞典》:教治
教化,教育。周礼·地官·州长:“州长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灋。”礼记·燕义:“掌其戒令,与其教治。” 陈澔 集说:“教治,谓脩德学道也。”
分類:教化教育
《國語辭典》:教头(教頭)  拼音:jiào tóu
教练武艺或传授歌舞技艺的老师。《刘知远诸宫调。第二》:「手中提荒桑捧,曾赢了五村教头。」《水浒传》第七回:「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也称为「教首」。
《國語辭典》:教师(教師)  拼音:jiào shī
1.凡教授学生,传授知识的人,统称为「教师」。
2.旧时教授武术或戏剧歌艺的人。《金瓶梅》第九○回:「月娘众人蹝著高阜,把眼观看。看见人山人海围著,都看教师走马耍解的。」
《漢語大詞典》:教敕
教诫;教训。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张敏集》《头责子羽文》曰:‘……於是 子羽 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 宝臣 谢教敕不谨,封杖授 承嗣 ,使挞之; 承嗣 遂杖杀 宝正 ,由是两镇交恶。”
分類:教诫教训
《國語辭典》:教首  拼音:jiào shǒu
古代教授武术技艺的教师。《孤本元明杂剧。闹铜台。楔子》:「从在东京为教首,今来山内度时光。」也称为「教头」。
《漢語大詞典》:命教
犹命令。后汉书·彭宠传:“﹝ 子密 ﹞伪称 宠 命教,收缚奴婢,各置一处。”
分類:命令
《漢語大詞典》:迁教(遷教)
谓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从事教育工作。 明 徐渭有 《林先生迁教瀧水》诗:“特将一鐸 岭 南行,水郭山邮路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