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2,分2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风声
学术
灵风
时风
真教
陶匏
风范
化元
灵化
化淳
神教
化感
学敩
匠化
丰化
《國語辭典》:风声(風聲)  拼音:fēng shēng
1.风的声音。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消息、听闻。《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这个风声传了出去,便有许多人来钻谋这个差使。」
3.树立声教。《书经。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4.声名、声望。《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光武素闻其风声,报以殊礼。」
《國語辭典》:学术(學術)  拼音:xué shù
一切学问的总称。南朝梁。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小子无学术,丁宁因负薪。」
《漢語大詞典》:灵风(靈風)
(1).谓时势。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
(2).春风,东风。 唐 李商隐 《赠白道者》诗:“十二楼前再拜辞,灵风正满碧桃枝。” 叶葱奇 疏解:“次句标明时令。” 宋 梅尧臣 《将行赛昭亭寺喜雨》诗:“萧萧灵风来,蹲蹲祝郎舞,莫言春作迟,但念寒滩阻。”
(3).喻教化。 明 吴承恩 《赠学博郑东窗先生东归序》:“自夫子之来 淮 ,康我式我,震我以灵风,而濡我以甘泽。”
(4).阴惨的风。《花月痕》第四三回:“满屋中忽觉灵风习习,窗外一阵阵细雨。”
(5).阴灵的节概。 明 唐顺之 《吴江三忠祠》诗:“灵风鼠雀避,落日鹿麋过。”
(6).修道者或神灵的风范。 南朝 梁 陶弘景 《授陆敬游十赉文》:“尔期诚玄契,遐想灵风,至怀所诣,因心则通。”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四:“灵风肃穆帷中语,凭仗神工斡国工。”
《漢語大詞典》:时风(時風)
(1).应时的风。《书·洪范》:“曰谋,时寒若;曰圣,时风若。” 晋 陆机 《遨游出西域》诗:“逝物随节改,时风肃且熠。”
(2).比喻良好的教化。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今国家躬脩道德,吐惠含仁,湛恩沾洽,时风显宣。”
(3).当时或当代的社会风气。 唐 韦应物 《答故人见谕》诗:“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 唐 元稹 《送林复梦赴韦令辟》诗:“野性便荒饮,时风忌酒徒。” 清 黄宗羲 《寿张奠夫八十序》:“或谓五年之中,时风众势,不闻有所鼓动,其故何也?”
《漢語大詞典》:真教
(1).指佛教,佛法。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融觉寺:“虽石室之写金言, 草堂 之传真教,不能过也。”《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变文》:“至心启告十万尊,谁解宣扬微妙法,若能为我谈真教,身为奴僕不为难。”
(2).指纯真的教化。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彼其所以章轨真教,敦典崇礼,敷政明刑,其术万方,无非使人同归于善而已。”
《漢語大詞典》:陶匏
(1).陶制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礼记·郊特牲:“扫地而祭,於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孔颖达 疏:“陶谓瓦器,谓酒尊及豆簋之属,故周礼旊人为簋。匏谓酒爵。”
(2).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 汉 班固 《东都赋》:“女脩织絍,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 宋 苏辙 《代南京留守贺南郊表》:“藁秸陶匏,致精微於德产;牺牲玉帛,来职贡於多方。” 清 黄宗羲 《〈陆石溪先生文集〉序》:“圜丘祭器,先生以为器用陶匏,牺尊则製作像牛,穴背置酒。”
(3).指古代乐器。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虞;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
(4).比喻教化。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进我輦路,就我陶匏。”
《國語辭典》:风范(風範)  拼音:fēng fàn
1.风采器识。如:「风范高雅」。《南齐书。卷三四。庾杲之传》:「杲之风范和润,善音吐。」
2.楷模。如:「一代风范」。《宋书。卷五九。张畅传》:「东南之秀,蚤树风范闻问悽怆,深切常怀。」
《漢語大詞典》:化元
(1).造化的本原。 唐 独孤及 《洪都刺史张公遗爱颂序》:“该综六学,大抵以周易为师,将探化元,耻观朵颐,隐居南山,盖三十朞。”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有至人焉,见吾之深探化元,细推名理,钻故纸以终日,惟陈言之是耽,不犹诸子之立观村剧乎!”
(2).指造化。 唐 张志和 《太寥歌》:“化元灵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冥哉茫哉,惟化之工无彊哉。”
(3).教化。 唐 皇甫曾 《送王相公赴幽州》诗:“臺袞兼戎律,勤忧秉化元。”
分類:教化造化
《漢語大詞典》:灵化(靈化)
(1).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 王逸 注:“伤念君信用谗言,志数变易,无常操也。”后因以“灵化”谓君心转变。 南朝 宋 鲍照 《咏秋》:“何由忽灵化?暂见别离人。” 黄节 补注:“灵化,谓君心之转变也。别离人,自谓。”
(2).神异的变化。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二:“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逯钦立 校注:“灵化,神灵变化。”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鯀 之灵化,其事互説,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
(3).谓死。宋书·袁淑传论:“徒以灵化悠远,生不再来,虽天行路嶮,而未之斯遇,谓七尺可存,百年可保也。”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4).对教化的美称。宋书·乐志二:“王道四达,流仁布德……灵化侔四时,幽诚通玄默。”《魏书·百济传》:“臣建国东极,豺狼隔路,虽世承灵化,莫由奉藩,瞻望云闕,驰情罔极。”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大矣哉,法王之应世也!灵化潜运,神道虚通。”
《漢語大詞典》:化淳
(1).教化淳厚。《隋书·音乐志下》:“功高德重,政謐化淳。鸿休永播,久而弥新。”
(2).指淳厚的教化。 唐 杨炯 《盂兰盆赋》:“鼓天地之化淳,作皇王之轨躅。”
分類:教化淳厚
《漢語大詞典》:神教
(1).指佛的法力。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崇佛者本在於神教,故以治心为先。”
(2).指谶纬假托天命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3).指教化。 宋 范仲淹 《明堂赋》:“署圣法於圆闕,驰神教於方夏。”
《漢語大詞典》:化感
感化;教化。 晋 傅玄 《晋鼙舞歌·大晋篇》:“ 唐 虞 至治,四凶滔天。致讨俭钦,罔不肃虔。化感海外,海外来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 周振甫 注:“化感,教化也。”北史·张华原传:“先是,州境数有猛兽为暴,自 华原 临政,州东北七十里 甑山 中,忽有六駮食猛兽,咸以为化感所致。”
分類:感化教化
《漢語大詞典》:学敩(學斆)
(1).学校。 南朝 齐武帝 《兴学诏》:“《春秋国语》云:‘生民之有学斆,犹树木之有枝叶。’果行育德,咸必由兹。” 北魏 刘芳 《立学表》:“夫为国家者,罔不崇儒尊道,学斆为先。” 唐 刘禹锡 《许州文宣王新庙碑》:“ 鲁 有泮林,鸟革其音, 许 崇学斆,民説其教。”
(2).犹教化。 宋 曾巩 《相制二》:“礼义廉耻,闕而不思;朋党比周,靡然成俗。任之以学斆,而败官以墨者方兴;起之以赴功,而便文自营者滋出。”斆,一本作“ 斅 ”。
分類:学校教化
《漢語大詞典》:匠化
教化。 前蜀 贯休 《赠抱麻刘舍人》诗:“生徒希匠化,寰海仰经纶。”
分類:教化
《漢語大詞典》:丰化(豐化)
指弘大而深广的教化。 晋 陆云 《盛德颂》:“圣德丰化,比隆前代;元勋茂功,超踪在昔。” 晋 陆 《与陆典书书》之九:“每得 令远 书,感赖丰化,言归于款,来诲恤及,亦为无已,情深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