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诵何公诗(诵何公诗)
周必大集:何耕除潼川提刑,谕民作诗四十二篇,语平易而教化寓焉。郡邑家有其书,强暴犯法,父老必谯曰:汝不诵何公诗乎?往往知悔,而民即无讼狱矣。
分类:教化
《分类字锦》:提耳训告(提耳训告)
后汉书刘矩传:迁雍邱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
后汉书刘矩传:迁雍丘令,以礼让化之,其无孝义者,皆感悟自革。民有争讼,矩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讼者感之,辄各罢去。其有路得遗者,皆推寻其主。
分类:县令教化
《分类字锦》:学僮受事(学僮受事)
汉书文翁传: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
分类:教化
《漢語大詞典》:遗风余教(遺風餘教)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宋 叶适 《金坛县重建学记》:“ 京口 常为 江 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於时,而古人之遗风餘教无闻焉,何也?”
《漢語大詞典》:移风崇教(移風崇教)
移转风气,崇尚教化。《韩诗外传》卷八:“移风崇教,生而不杀,布惠施恩,仁不偏与。”
《漢語大詞典》:遗训余风(遺訓餘風)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宋书·明帝纪论:“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称先王,盖由遗训餘风,足以貽之来世也。”
《漢語大詞典》:宵鱼垂化(宵魚垂化)
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贱 治 亶父 ……三年, 巫马旗 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於 亶父 ,见夜渔者,得则舍之。 巫马旗 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 宓子 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 巫马旗 归,告 孔子 曰:‘ 宓子 之德至矣。使民闇行,若有严刑於旁。’”并见《淮南子·道应训》。后遂以“宵鱼垂化”为颂扬地方官善于教化之典。
《漢語大詞典》:凶土
指教化不顺之地。逸周书·大聚:“立祭祀,与岁穀,登下厚薄,此谓德教。若其凶土陋民,贱食贵货,是不知政。” 孔晁 注:“不顺政,故曰凶。”
《分类字锦》:兴教劝学(兴教劝学)
左传: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兴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
分类:教化
《分类字锦》:行释奠礼(行释奠礼)
唐书王义方传:贬吉安丞。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籥,登降跪立,人人悦顺。
分类:教化
《漢語大詞典》:宣化承流
宣布恩德,承受风教。谓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 宋 秦观 《代蕲州守谢上表》:“责其妄作,便可屏之远方,悯其知非,犹当投於散地。敢图生死而肉骨,尚容宣化而承流。”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林遇夏舟》:“碧云天际,旌旗蔽江渚。风利飞帆速,声振清波拂。宣化承流,明时展经济。看此去仁风播,俾黎庶咸沾惠,五裤歌謡信不虚,数卷图书带篋归。”
《分类字锦》:修礼兴学(修礼兴学)
欧阳修襄州榖城县夫子庙碑记:榖城县政久废,狄君居之,期月称治。又能载国典,修礼兴学,急其有司所不责者,諰諰然惟恐不及,可谓有志之士矣。
分类:教化
《分类字锦》:孝子就餐
后汉书任延传拜会稽都尉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分类:教化
《国语辞典》:流风馀泽(流风馀泽)  拼音:liú fēng yú zé
流传下来的教化与惠泽。明。张尔岐〈辨志〉:「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馀泽,久而弥新者,百世之人也。」也作「流风遗泽」。
《国语辞典》:敷教明伦(敷教明伦)  拼音:fū jiào míng lún
普施教化,彰明人伦。常用于教育界的题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