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贞教(貞教)
(1).谓以贞正之道教民。礼记·缁衣:“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姓,民致行己以説其上矣。’” 孔颖达 疏:“为君者当章明己志,为贞正之教,尊敬仁道,以子爱百姓也。”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唐穆宗一:“非章志贞教之大儒一振起之,洗涤其居食衣履、嚬笑动止之故态,而欲格其心,未有胜焉者也。” 清 袁枚 《汪存朴先生传》:“若 汉 之 陈仲弓 、 王彦方 终身不仕,而儇子戾夫,闻风胥格,岂非以其章志贞教,抱殷勤之心哉!”
(2).贞正的教化。 清 曾纪泽 《刘公楚元八秩寿序》:“举孝忠以垂贞教, 竇禹钧 庭桂齐芳。”
《漢語大詞典》:驭教(馭教)
掌握教化。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公三让扬州表》:“古之驭教,当有道焉。”
分類:掌握教化
《漢語大詞典》:秕僻
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后汉书·儒林传论:“自 桓 灵 之间,君道秕僻。” 李贤 注:“秕,穀不成也。以喻政化之恶也。”新唐书·路岩传:“於是王政秕僻,宰相得用事。”
《漢語大詞典》:驰化(馳化)
传播教化。 唐 皮日休 《悼贾》:“请紆縭以乘印兮,各驰化于所疆。”
分類:传播教化
《漢語大詞典》:阐校(闡校)
阐扬教化。 南朝 宋 谢灵运 《宋武帝诔》:“制规作训,阐校修经。”一本作“ 阐教 ”。
分類:阐扬教化
《漢語大詞典》:化训(化訓)
教化训导。
分類:教化训导
《漢語大詞典》:化缉(化緝)
亦作“ 化辑 ”。 谓受教化而和睦相处。大戴礼记·保傅:“此五义者既成於上,则百姓黎民化缉於下矣。” 汉 贾谊 新书·保傅作“作辑”。
《漢語大詞典》:灵橐(靈橐)
鼓风冶金之具。犹今之风箱。语本老子:“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后以喻能以道德教化天下的人。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七:“谁能嗣教化,以此洗浮薄。君臣贵深遇,天地有灵橐。”
《漢語大詞典》:阃席(閫席)
指对妇女进行教化的职务。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方论妇教,明章閫席;玄池早扃, 湘 沅 已穸。”
《國語辭典》:有伤风化(有傷風化)  拼音:yǒu shāng fēng huà
对风俗教化有不良的影响。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黄绣球》第二八回:「女学堂也说是有伤风化,禁去几处。」
《分类字锦》:治终长者(治终长者)
汉书黄霸传: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乡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吏民乡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
分类:教化
《分类字锦》:政教清明
后汉书赵苞传: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
分类:教化
《分类字锦》:争财感悔(争财感悔)
后汉书许荆传:迁桂阳太守,尝行春到耒阳,县人有蒋均者,兄弟争财,互相言讼。荆对之叹曰:吾荷国重任,而教化不行,咎在太守。乃顾使吏上书陈状,乞诣廷尉。均兄弟感悔,各求受罪。
分类:教化
《漢語大詞典》:云布雨润(雲布雨潤)
比喻教化远播。宋书·夷蛮传·诃罗陀国:“敷演正法,云布雨润。”
《分类字锦》:赞协时雍(赞协时雍)
晋书虞溥传:除鄱阳内史,移告属县曰: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咸休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
分类: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