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28
词典
7
分类词汇
412
佛典
8
其它
1
共412,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化正
还牛
染化
陶远
醲醇
训化
干化
风序
化声
保教
闻化
门塾
刑教
亏教
天铎
《漢語大詞典》:
化正
教化整治。
《
汉书·贡禹传
》
:“陶冶万物,化正天下。”
分類:
教化
整治
《分类字锦》:
还牛(还牛)
后汉书鲁恭传亭长从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泣涕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
分类:
教化
《國語辭典》:
染化
拼音:
rǎn huà
受到教化、薰陶。《晋书。卷五二。华谭传》:「蜀染化日久,风教遂成。」
分類:
薰陶
教化
《漢語大詞典》:
陶远(陶遠)
谓教化之泽,流传久远。
《
晋书·陆云传
》
:“ 云 爱才好士,多所贡达。移书太常府荐同郡 张赡 曰:‘盖闻在昔圣王,承天御世,殷荐明德,思和人神,莫不崇典謨以教思,兴礼学以陶远。’”
分類:
教化
流传
久远
《漢語大詞典》:
醲醇
亦作“ 醲醕 ”。
(1).原指酒味醇厚。 晋
潘尼
《火赋》
:“和羹酋醳,旨酒醲醕。”
(2).比喻教化宽厚。
《
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
:“播皇泽以熙世,扬茂化之醲醇。”
(3).喻物质生活的富厚。 清
冯桂芬
《戚观察贞咬菜根图》
诗:“要为东南植元气,万家臞瘠还醲醕。”
分類:
喻教
物质生活
教化
酒味
宽厚
醇厚
富厚
《漢語大詞典》:
训化(訓化)
教化、训诲。
《
后汉书·独行传·范式
》
:“ 嵩 在 阿里 ,正身厉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训化。”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
:“招纳同住十有餘人,训化奬率,皆令禪诵。”
《
阿育王息坏目因缘经
》
:“ 雪山 北界,至于海际,吾躬训化,令无有限。”
分類:
教化
训诲
《漢語大詞典》:
干化
帝王的教化。
分類:
帝王
教化
《漢語大詞典》:
风序
古代进行教化的学校。
《艺文类聚》
卷五三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至南海郡求士教》
:“风序泱泱,衣簪斯盛。其川岳所产,岂直明珠大贝、桂蠹翠羽而已哉!”
分類:
行教
教化
学校
《漢語大詞典》:
化声(化聲)
(1).指各种论辩是非的言论。
《
庄子·齐物论
》
:“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郭象 注:“是非之辩为化声。”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言随物而变,谓之化声。” 南朝 宋 何承天
《又答宗居士书》
:“徒为化声之辩,竟无明於真知。” 黄侃
《
新方言·后序二
》
:“夫别国之语其緐,而化声之情多变。”
(2).推行教化的声誉。
《
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
:“教导民夷,渐以礼仪,化声侔於 延 。”
分類:
推行
行教
教化
论辩
是非
声誉
言论
《國語辭典》:
保教
拼音:
bǎo jiào
指对幼儿的保育与教养。如:「一个合格的保教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幼教知识。」
分類:
遵守
教化
《漢語大詞典》:
闻化(聞化)
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
《
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
》
:“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张篁溪
《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
:“ 爪哇岛 之 华 侨,闻化最晚,故入同盟会者甚尠。”
分類:
闻知
知风
风俗
俗教
教化
教育
感化
而来
来归
归附
《國語辭典》:
门塾(門塾)
拼音:
mén shú
家塾。周代二十五家为一闾,闾巷门旁设有家塾,故称为「门塾」。
分類:
家塾
两侧
时家
家庭
乡里
授课
教化
《漢語大詞典》:
刑教
刑罚与教化。
《
孔丛子·刑论
》
:“ 仲弓 问古之刑教与今之刑教。”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
:“安平之世,则刑教并用。”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
:“刑教争驰,夭性丧真。”
分類:
刑罚
教化
《漢語大詞典》:
亏教(虧教)
有负于教化。
《
新唐书·李翰传
》
:“议者罪 巡 以食人,愚 巡 以守死,臣窃痛之。夫忠者,臣之教;恕者,法之情。 巡 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
分類:
教化
《漢語大詞典》:
天铎(天鐸)
(1).
《
论语·八佾
》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鐸”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 宋
陆游
《
老学庵笔记
》
卷六:“ 胡武平
《上吕丞相啟》
:‘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之为年名也。”
(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清
章学诚
《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
》
:“圣如 孔子 ,言为天鐸,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分類:
上天
宣布
布教
教化
木铎
布政
政教
教法
法令
大铃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