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灵化(靈化)
(1).《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脩之数化。” 王逸 注:“伤念君信用谗言,志数变易,无常操也。”后因以“灵化”谓君心转变。 南朝 宋 鲍照 《咏秋》:“何由忽灵化?暂见别离人。” 黄节 补注:“灵化,谓君心之转变也。别离人,自谓。”
(2).神异的变化。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二:“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逯钦立 校注:“灵化,神灵变化。”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鯀 之灵化,其事互説,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
(3).谓死。《宋书·袁淑传论》:“徒以灵化悠远,生不再来,虽天行路嶮,而未之斯遇,谓七尺可存,百年可保也。”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4).对教化的美称。《宋书·乐志二》:“王道四达,流仁布德……灵化侔四时,幽诚通玄默。”《魏书·百济传》:“臣建国东极,豺狼隔路,虽世承灵化,莫由奉藩,瞻望云闕,驰情罔极。”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大矣哉,法王之应世也!灵化潜运,神道虚通。”
(2).神异的变化。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二:“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逯钦立 校注:“灵化,神灵变化。” 晋 王嘉 《拾遗记·夏禹》:“ 鯀 之灵化,其事互説,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
(3).谓死。《宋书·袁淑传论》:“徒以灵化悠远,生不再来,虽天行路嶮,而未之斯遇,谓七尺可存,百年可保也。”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直欲裁诗问杳冥,岂教灵化亦浮生。”
(4).对教化的美称。《宋书·乐志二》:“王道四达,流仁布德……灵化侔四时,幽诚通玄默。”《魏书·百济传》:“臣建国东极,豺狼隔路,虽世承灵化,莫由奉藩,瞻望云闕,驰情罔极。”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大矣哉,法王之应世也!灵化潜运,神道虚通。”
《國語辭典》:弦歌 拼音:xián gē
1.依和著琴瑟的声音来咏诗。《淮南子。俶真》:「弦歌鼓舞,缘饰诗书,以买名誉于天下。」《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2.孔子到鲁国武城听到子游用弦歌之声教化人民。典出《论语。阳货》。比喻以礼乐教化群众。唐。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本记〉:「俾我学徒,弦歌以时。」
《國語辭典》:弦歌(絃歌) 拼音:xián gē
泛指音乐。《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王涣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八》:「平生少年十,轻薄好弦歌。」
《漢語大詞典》:文明
(1).文采光明。《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孔颖达 疏:“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泰阶既平,洪水既清,大人在上,区宇文明。”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予既喜身亲古人未言之见闻,復重慨夫文明之璞一旦割裂而出,天地真藴,山川元气,渐至竭耗。”
(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
(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 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 元 耶律楚材 《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
(4).谓文治教化。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宋 司马光 《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臺阁尤蝉联。”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5).文教昌明。 汉 焦赣 《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鏑。” 前蜀 贯休 《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中国 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6).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后汉书·邓禹传》:“ 禹 内文明,篤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 亘 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 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8).新的,现代的。《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9).合于人道。 郭孝威 《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
(2).指文采。与“质朴”相对。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青囊,所以盛印也。奏劾者,则以青布囊盛印於前,示奉王法而行也。非奏劾日,则以青繒为囊,盛印於后也。谓奏劾尚质直,故用布,非奏劾日尚文明,故用繒。”
(3).谓文德辉耀。《书·舜典》:“濬哲文明,温恭允塞。” 孔颖达 疏:“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宋书·律历志上》:“是以君子反情以和志,广乐以成教,故能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主上文明,吾辈苟以观书得罪,不犹愈他咎乎?” 元 耶律楚材 《继宋德懋韵》之一:“圣人开运亿斯年,睿智文明禀自天。”
(4).谓文治教化。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 宋 司马光 《呈范景仁》诗:“朝家文明所及远,於今臺阁尤蝉联。”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二》:“想见先朝文明之盛,为之慨然。”
(5).文教昌明。 汉 焦赣 《易林·节之颐》:“文明之世,销锋铸鏑。” 前蜀 贯休 《寄怀楚和尚》诗:“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 鲁迅 《准风月谈·抄靶子》:“ 中国 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
(6).犹明察。《易·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 以之。”《后汉书·邓禹传》:“ 禹 内文明,篤行淳备,事母至孝。”《新唐书·陆亘传》:“ 亘 文明严重,所到以善政称。”
(7).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若因好句不来,遂以俚词塞责,则走入荒芜一路,求闢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 老舍 《茶馆》第二幕:“这儿现在改了良,文明啦!”
(8).新的,现代的。《老残游记》第一回:“这等人……只是用几句文明的辞头骗几个钱用用罢了。”
(9).合于人道。 郭孝威 《福建光复记》:“所有俘虏,我军仍以文明对待,拘留数时,即遣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