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衔敕(銜敕)
遵奉皇帝的诏令。《南齐书·王融传》:“续蒙军号,赐使招集,衔敕而行,非敢虚扇。”
《高级汉语词典》:检敕
检点,整饬
《漢語大詞典》:检敕(檢勑)
检查整饬。《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今车骑将军 騭 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姦猾,多干禁宪。其明加检勑,勿相容护。”后汉书·郅恽传:“ 三辅 素闻 寿 在 冀州 ,皆怀震竦,各相检勑,莫敢干犯。”《后汉书·张酺传》:“臣伏见 夏阳 侯瓌 ,每存忠善,前与臣言,常有尽节之心,检勑宾客,未尝犯法。”
分類:检查整饬
《漢語大詞典》:画敕(畫敕)
画押。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押字:“是则以亲署为押,已见於 三国 时矣。”原注:“ 南北朝 谓之画敕。”
分類:画押
《漢語大詞典》:跋敕
亦作“ 跋勅 ”。 谓撰写诏敕。亦泛指起草官文书。 唐 元稹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外》:“衝街不避将军令,跋敕兼题宰相名。”敕,一本作“ 勑 ”。 五代 王仁裕 《贺王溥入相》诗:“跋勅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漢語大詞典》:敦敕
督察敕戒。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詔﹞使中謁者 魏郡 清渊 马宪 ,监作石桥梁柱,敦敕工匠。”
分類:督察
《漢語大詞典》:敕印
敕符,印信。《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叙过寒温,送过敕印,把大小军政一一交盘明白。”清史稿·礼志九:“ 顺治 元年,命 英王 阿济格 为靖远大将军,征流寇,赐敕印。”参见“ 敕符 ”。
分類:印信
《漢語大詞典》:敕符
古时朝廷用以传达命令、调兵遣将的凭证。以竹木或金玉为之,上书文字,剖而为二,各存其一,用时相合以为证信。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水部员外 刘约 直宿,会 河内 繫囚,配流 岭 表,夜发敕符。”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尚宝监﹞职掌御用宝璽、敕符、将军印信。”
《漢語大詞典》:敕诫(勑誡)
见“ 勑戒 ”。
《國語辭典》:敕戒  拼音:chì jiè
告诫、警示。《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天之见异,所以敕戒人君,欲令觉悟反正,推诚行善。」唐。韩愈元和圣德〉诗:「敕戒四方,侈则有咎。」
分類:告戒训戒
《漢語大詞典》:敕甲
五代 时对卑职官员不发告身,中书省录其授官制辞编号备案谓之“敕甲”。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刘岳:“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 五代 之乱,因以为常,官卑者无復给告身,中书但録其制辞,编为敕甲。”
《漢語大詞典》:遗敕(遺敕)
亦作“遗勅”。 临终告诫。《晋书·桓温传》:“先帝遗敕云:‘事大司马如事吾。’”北史·韩麒麟传:“卒官,遗敕其子,殯以素棺,事从俭约。” 元 元明善 《参政商挺赠谥制》:“遗勑在耳,朕何敢私?”
分類:临终告诫
《国语辞典》:敕赠(敕赠)  拼音:chì zèng
清代凡六品以下的官,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子已去世而受朝廷封赠者,称为「敕赠」。
《漢語大詞典》:阴敕(陰敕)
犹密令。汉书·西南夷传:“宜因其罪恶未成,未疑 汉 家加诛,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豫调穀积要害处,选任职太守往,以秋凉时入,诛其王侯尤不轨者。”
《漢語大詞典》:敕晓(敕曉)
告戒晓谕。东观汉记·杜诗传:“时将军 萧广 放纵兵士,猝暴民间, 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 广 ,还,以状闻。”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敕,戒也;晓,开諭也。”
分類:告戒晓谕
《漢語大詞典》:敕造
奉诏令建造。红楼梦第三回:“正门上有匾,匾上大书‘敕造寧国府’五个大字。”
《漢語大詞典》:甲敕
亦作“ 甲勅 ”。 指重要的诏令、公文等。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宰相 裴垍 素未知公,及 遂振 之譖,遂以公为吏部侍郎,重修甲勑,用备姦源。”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大和 二年勅尚书省二十四司制勅及勅甲等,近日检报,多称断裂,宜各委本司郎中甲库官,并重粘背及同书名印所断裂缝,跋尾后云,某甲勅卷若干缝断裂。乃知甲者、勅甲之谓也。”
分類:诏令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