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敕
皇帝的诏书。因用黄纸书写,故名。旧唐书·李藩传:“制敕有不可,遂於黄敕后批之。吏曰:‘宜别连白纸。’ 藩 曰:‘别以白纸,是文状,岂曰批敕耶!’” 宋 刘克庄 《浪淘沙·丁未生日》词:“今年黄敕换称呼,只为此翁霜鬢秃,老不中书。”
《漢語大詞典》:谨敕(謹敕)
亦作“ 谨勅 ”。
(1).谨慎自饬。汉书·元后传:“ 谭 等虽与臣至亲,行皆奢僭,无以率导百姓,不如御史大夫 音 谨敕,臣敢以死保之。” 颜师古 注:“敕,整也。”后汉书·马援传:“効 伯高 不得,犹为谨勑之士。” 宋 宋祁 《代晏尚书亳州谢上表》:“遂用谨勅,进服宠光。”
(2).严令。六韬·乌云山兵:“谨勅三军,无使敌人知我之情。”
分類:谨慎严令
《漢語大詞典》:敕躬
敕身。汉书·孔光传:“勤心虚己,延见羣臣,思求其故,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诚为政之大本,应变之至务也。”
《漢語大詞典》:敕建
犹敕造。 萧乾 《栗子·矮檐》:“ 白衣庵 是一座 明 代敕建的古庙,自从 康熙 年间一位善人重修了一番后,两三百年便不曾有谁给添过一块瓦片。”
《漢語大詞典》:教敕
教诫;教训。汉书·江充传:“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张敏集》《头责子羽文》曰:‘……於是 子羽 愀然深念而对曰:“凡所教敕,谨闻命矣。”’”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九年:“ 宝臣 谢教敕不谨,封杖授 承嗣 ,使挞之; 承嗣 遂杖杀 宝正 ,由是两镇交恶。”
分類:教诫教训
《漢語大詞典》:诫敕(誡敕)
亦作“ 诫勅 ”。
(1). 汉 代皇帝诏书的一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辛未詔曰” 唐 李贤 注:“《汉制度》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诫敕……诫敕者,谓敕刺史、太守,其文曰“有詔敕某官”。’”
(2).告诫;嘱咐。百喻经·二子分财喻:“昔 摩罗国 有一刹利,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勅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 宋 王安石 《诫励诸道转运使经画财利宽恤民力制》:“此礼义庸耻之所兴,而二帝三王诫勑百工诸侯之所先,后世不可以忽者也。”
《漢語大詞典》:玉敕
天帝的命令。《封神演义》第六五回:“凤衔丹詔离天府,玉勅金书降下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此上帝玉勅,雹有额数,何能相徇?”
分類:天帝命令
《漢語大詞典》:约敕(約敕)
亦作“约勅”。亦作“ 约飭 ”。 约束诫饬。汉书·游侠传·原涉:“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始自约敕之时,意乃慕 宋伯姬 及 陈孝妇 。”后汉书·徐穉传:“ 汉 末寇贼从横,皆敬 胤 礼行,转相约勑,不犯其閭。”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到狱即欲不食求死,而先帝遣使就狱有所约敕,故狱吏不敢别加非横。”明史·朱英传:“约飭将士,毋得张贼声势。”
分類:约束
《漢語大詞典》:敕答
帝王的批答。南史·萧子云传:“ 梁 初,郊庙未革牲牷,乐辞皆 沈约 撰,至是承用。 子云 启宜改之,敕答曰:‘此是主者守株,宜急改也。’”
分類:帝王批答
《漢語大詞典》:敕断(敕斷)
亦作“勅断”。 犹裁断。金史·贾铉传:“愿下州郡申明旧章,检量封记,按察官其检察不如法者,具以名闻。内庭勅断,亦依已定程式。”
分類:裁断
《漢語大詞典》:敕撰
奉敕命编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 清 乾隆 中,敕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 纪昀 总其事,于小説别为三派,而所论列则袭旧志。”
《漢語大詞典》:出敕
出示帝王的诏书。 宋 梅尧臣 《碧云騢》:“守主客员外郎知制誥 蔡襄 封回词头,以 中復 等出无名,不可撰词,乞付他舍人。必料亦 襄 执正无敢当, 遵 以熟状出敕而除之。”
《漢語大詞典》:敕许(敕許)
敕命准许。南史·褚翔传:“﹝ 翔 ﹞以秩满,吏人诣闕请之,敕许焉。”
分類:敕命准许
《漢語大詞典》:赍敕(齎勑)
携持诏书。 唐 元稹 《代谕淮西书》:“某月日遣使齎勑送付界首布告讫。”一本作“ 齎敕 ”。
分類:诏书
《漢語大詞典》:发敕(發敕)
见“ 发日敕 ”。
《漢語大詞典》:发日敕(發日敕)
唐 代诏旨形式之一。凡增减官员、废置州县、征发兵马、除免官爵、授六品以下官等用之。唐六典·中书省:“凡王言之别有七……四曰发日敕。”亦省作“ 发敕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四曰发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