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击其不意(擊其不意)  拼音:jí qí bù yì
趁敌方毫无防备时,突然发动攻击。《新五代史。卷七○。十国世家。东汉世家》:「而天子新立,必不能出兵,宜自将以击其不意。」
《漢語大詞典》:滚木
一种作战防御用的圆木。从城上、山上推滚下去杀伤进攻的敌人。明史·韩雍传:“贼魁 侯大狗 等大惧,先移其累重於 桂州 横石塘 ,而立栅南山,多置滚木、礧石、鏢鎗、药弩拒官军。” 吴先恩 《难忘的岁月》:“我们坚守城楼,架起 太平天囯 留下的土炮,用罐子装上石灰,设上滚木、擂石,跟反革命搏斗。”
《漢語大詞典》:观察哨(觀察哨)
观察地面、空中、海上敌人行动的岗哨。也称瞭望哨。
《漢語大詞典》:关门打狗(關門打狗)
比喻给予敌人以全无退路的打击。 詹才芳 《笑俘强敌十万》一:“特别是当我军集中主要力量,突然打击并攻克 锦州 时,就关住了 东北 的大门,对敌造成‘关门打狗’之势。”
《漢語大詞典》:航迹
船舶、舰艇、鱼雷航行时在水面所留下的痕迹,战斗中可根据敌人舰艇航迹发现敌人或根据敌人鱼雷航迹避开鱼雷攻击
飞机、火箭等飞行器在空中或空间中形成或遵循的飞行轨迹
飞机在地球表面之上的实际轨迹,或其图上表示
《漢語大詞典》:不语兵(不語兵)
隐语。指江河流水。因可用以淹没敌人,故云。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既不克,又欲增兵。 丞昭 奏曰:‘陛下有不语兵千万在左右,胡不用之。’上不悟。 丞昭 以马策指 汾 。”
《國語辭典》:不屈不挠(不屈不撓)  拼音:bù qū bù náo
不因为受阻碍而屈服。如:「他凭著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终于在艺坛求得一席之地。」
《漢語大詞典》:卞庄子刺虎(卞莊子刺虎)
史记·张仪列传:“亦尝有以夫 卞庄子 刺虎闻於王者乎? 庄子 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鬭,鬭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 以为然……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后用以指趁两个敌人互相争斗而两败俱伤之机打击敌人,将双方一齐消灭。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及 宋义 待 秦 赵 之毙,与昔 卞庄 刺虎同説者也。”三国志·魏志·张既传:“且宜两存而鬭之,犹 卞庄子 之刺虎,坐收其毙也。”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闻 契丹 与 金 相攻,若 契丹 事成,他日自可收 卞庄子 刺虎之功。” 宋 陈亮 《酌古论一·先主》:“两虎方鬭,当收 卞庄子 之功。”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 女真 ﹞视中国与 契丹 拏兵不止,鏖战不解,胜负未决,强弱未分,持 卞庄 两鬭之説。”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四节:“惟同国推刃,自相靡敝,久而不解,两虎之噬,恐利 卞庄 之刺。”
《國語辭典》:兵不厌诈(兵不厭詐)  拼音:bīng bù yàn zhà
语本《韩非子。难一》:「战阵之閒,不厌诈伪。」形容用兵时不排斥以欺诈的方法来取胜。《三国演义》第四六回:「操使蔡中、蔡和诈降,窃探我军中事,公瑾将计就计,正要他通报消息。兵不厌诈,公谨之谋是也。」也作「兵不厌权」。
《漢語大詞典》:兵贵先声(兵貴先聲)
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后因以“兵贵先声”谓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威慑服敌人。 唐 卢藏用 《陈子昂别传》:“况兵贵先声。今发半天下之兵属王,安危成败,在百日之内,何可轻以为寻常!”
《國語辭典》:唱筹量沙(唱籌量沙)  拼音: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伐魏,因粮食不继而还,加上后有追兵,故军心涣散。道济乃利用夜晚,叫人以沙充粮,高声报数,假装存粮尚足。如此一来,军心稳定,魏兵也不敢再追。见《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后比喻制造假象,欺矇敌人。《荡寇志》第二回:「且疏了他的防备,那时同你高飞远走,他怎生奈何?这叫做唱筹量沙的计。」
《國語辭典》:背城借一  拼音:bèi chéng jiè yī
与敌人决一死战。《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馀烬,背城借一。」宋。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一言其亡兄与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韵:「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也作「背城一战」。
《漢語大詞典》:背腹受敌(背腹受敵)
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吾无水战之具,而使 淮 兵断 正阳 浮桥,则我背腹受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 朮虎 高琪 向南方‘扩地’的图谋难以实现,反而使 金 朝背腹受敌,兵力分散。”
《漢語大詞典》:避强击弱(避强擊弱)
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唐 元稹 《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謨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运动战的实行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例如……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连续作战、无后方作战、养精蓄锐之必要等等。”
《國語辭典》:避实击虚(避實擊虛)  拼音:bì shí jí xū
避开坚强的而攻击虚弱的。语本《孙子。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比喻攻敌须乘虚而入。明。刘基〈赠交棋相子先序〉:「避实击虚,投间抵隙,兼弱取乱之道,无所不备。」也作「避实就虚」、「就虚避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