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0,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亭长
蚍蜉
丑虏
却敌
寇雠
犄角
同仇
敌情
敌忾
自首
京观
临敌
招降
掎角
黠虏
《國語辭典》:亭长(亭長)  拼音:tíng zhǎng
秦汉之制,每十里一亭,亭有长,掌理捕劾盗贼。《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此外,于都亭及门亭亦设有亭长,职掌相同。
《國語辭典》:蚍蜉  拼音:pí fú
动物名。一种大蚁。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色灰,头大,触角很大。有营社会化的集团生活,也有单独生活的。
《漢語大詞典》:蚍蜉援
喻微小的援助。语本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 清 赵翼 《漳州木棉庵怀古》诗:“围城久絶蚍蜉援,相府方酣蟋蟀鬭。” 清 唐孙华 《永嘉令马公赐谥索诗》之一:“蚍蜉援絶当流矢,雀鼠粮空自结缨。”
分類:微小援助
《國語辭典》:丑虏(醜虜)  拼音:chǒu lǔ
1.称众多的敌人。《诗经。大雅。常武》:「铺敦淮濆,仍执丑虏。」
2.称丑恶的敌人。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今又北面事丑虏,冀得一当,为呈身之地。」
分類:对敌敌人
《漢語大詞典》:却敌(卻敵)
亦作“却敌”。 击退敌人。尸子·劝学:“今非比志意也,比容貌;非比德行也,而论爵列,亦可以却敌服远矣。”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樊噲 ﹞西至 酈 ,以却敌,斩首二十四级,捕虏四十人,赐重封。” 宋 陆游 《上殿札子》二:“ 寇準 气吞丑虏,故能成却敌之功。”《前汉书平话》卷下:“ 细柳将军 北戍雄,阵前却敌谈笑中。”
《國語辭典》:寇雠(寇讎)  拼音:kòu chóu
仇敌、敌人。《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也作「寇仇」。
分類:仇敌敌人
《國語辭典》:犄角  拼音:jī jiǎo
1.倚靠、支援。《水浒传》第九一回:「统领水军船只,泊聚卫河,与城内相为犄角。」清。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左提右挈,共成犄角。」
2.角落。如:「墙的犄角长满了杂草。」
《國語辭典》:犄角  拼音:jī jiao
兽类的角。如:「牛犄角」。
《國語辭典》:同仇  拼音:tóng chóu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國語辭典》:敌情(敵情)  拼音:dí qíng
有关敌方的种种情况。如:「作战的先决条件在于了解敌情。」
《國語辭典》:敌忾(敵愾)  拼音:dí kài
语本《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指共同抵禦大家所愤恨的人。《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安得穰苴今日起,大张敌忾慰苍生。」
《國語辭典》:自首  拼音:zì shǒu
犯罪者于犯罪之事实尚未被举发以前,自行向有侦查权的机关坦承犯罪,受其裁判。
《國語辭典》:京观(京觀)  拼音:jīng guàn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馀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漢語大詞典》:临敌(臨敵)
面对敌人。吴子·论将:“果者,临敌不怀生。” 汉 孔融 《荐祢衡表》:“解疑释结,临敌有餘。” 唐 皮日休 《汉斩丁公论》:“ 丁公 临敌,捨敌无杀,诚惻隐之仁者。”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众至边上,常存戒心,虽不见敌,常若临敌,则不至有失矣。”
《國語辭典》:招降  拼音:zhāo xiáng
号召、劝谕敌人归降。《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宜令续深沟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购赏,明其期约。」
《國語辭典》:掎角  拼音:jǐ jué
兵分两面,以牵制或夹攻敌人。《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金山诸蕃。」
《漢語大詞典》:黠虏(黠虜)
狡猾的敌人。《后汉书·伏湛传》:“且 渔阳 之地,逼接 北狄 ,黠虏困迫,必求其助。” 唐 白居易 《备边并将置帅策》:“然后据便宜之地,扼要害之衝,以逸待劳,以寡制众,则虽黠虏无能为也。” 清 谭宗浚 《览海赋》:“此又足慑黠虏之强魂,而资乡閭之捍卫者也。”
分類:狡猾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