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敌视
敌焰
背敌
尝敌
附敌
滚石
奇袭
生寇
迷魂寨
摸桩
佯动
踏伏
敌踪
疑帜
詟敌
《國語辭典》:敌视(敵視)  拼音:dí shì
以对抗、仇视的态度相对待。如:「他那种敌视的眼神,让周遭的人无法接近他。」
《國語辭典》:敌焰(敵焰)  拼音:dí yàn
敌人的气焰、声势。如:「胜负尚难定论,敌焰如此嚣张,怎不令人为之气结!」
分類:敌人气焰
《漢語大詞典》:背敌(背敵)
以背向敌。谓逃避敌人。后汉书·桓帝纪:“又 桂阳 太守 任胤 背敌畏懦,皆弃市。”
《國語辭典》:尝敌(嘗敵)  拼音:cháng dí
试探敌人实力的强弱。《宋史。卷四四三。文苑传五。苏洵传》:「故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续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元顺帝至正二十年》:「今偏师尝敌,设若挫衄,非独广信不可下,吾衢先驿骚矣。」
《漢語大詞典》:附敌(附敵)
投敌;归降敌人。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查 汪 逆收集党徒,附敌叛国,订立卖国密约,为虎作伥,固国人皆曰可杀。” 史芬 《罗炳辉将军生平》:“国民党的旧政权人员不是闻风而逃,就是附敌为逆。”
《漢語大詞典》:滚石
作战防御用的大石块。从城上或山上推滚下去杀伤进攻的敌人。 谢觉哉 《不惑集·“舍得干”,用脑筋》:“攻进第一重门了,遇着擂木滚石打下来,又只好退却。”
《國語辭典》:奇袭(奇襲)  拼音:qí xí
趁对方没有防备而出其不意的袭击。如:「警方奇袭歹徒藏匿处,当场逮捕两名通缉犯。」宋。崔敦礼〈楚州龙庙迎享送神辞〉:「绍兴辛巳,金人尝以锐师楼船,蔽海而下,欲以奇袭,我将臣李宝受命迎拒。」宋。方恬〈机论三〉:「愚尝观天下之势,以为今日之事,东兵宜缓战,而西师利奇袭。」
《漢語大詞典》:生寇
活的敌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子胥 諫曰:‘非 吴 有 越 , 越 必有 吴 。吉往则凶来,是养生寇而破国家者也。’”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轻军晨夜袭拔 庐江 ”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锋刃所截,焱火所焚,前无生寇,惟 祖 迸走。”
分類:敌人
《國語辭典》:迷魂寨  拼音:mí hún zhài
失魂落魄的感觉。元。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不甫能还了悽惶债,黑漫漫打出迷魂寨。」
《國語辭典》:迷魂阵(迷魂陣)  拼音:mí hún zhèn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陷阱。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怎待咱好姻缘,生折做断头香,休想道泼烟花再打入迷魂阵。」《镜花缘》第九○回:「小春道:『……自从「戍鼓连宵振」一连几十句,闹的糊里糊涂,只怕还是迷魂阵哩。』融春道:『上文明明说著妖氛幻境,如何不是迷魂阵?』」
《漢語大詞典》:摸桩(摸樁)
摸营。夜里偷袭敌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夜搜夷巢,谓之摸桩。”
《漢語大詞典》:佯动
以假象蒙骗和迷惑敌人的作战行动。主要方法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张虚隐实、声东击西等。
《漢語大詞典》:踏伏
亦作“蹋伏”。亦作“蹹伏”。
(1).搜索敌人的伏兵。《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晋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 蹹 ”。南齐书·曹虎传:“ 虎 令辅国将军 朱公恩 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喜兆:“ 淮西 用兵时, 刘沔 为小将,军头颇易之,每捉生踏伏, 沔 必在数,前后重创,将死数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夏四月, 桓天生 復引 魏 兵据 隔城 ,詔游击将军 下邳 曹虎 督诸军讨之。辅国将军 朱公恩 将兵蹹伏。”
(2).倚伏。《西游记》第十回:“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 魏徵 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西游记》第三五回:“独自个坐在洞中,蹋伏在那石案之上,将宝剑斜倚案边,把扇子插於肩后,昏昏默睡着了。”
《国语辞典》:敌踪(敌踪)  拼音:dí zōng
敌人的踪迹、行径。如:「在丛林中若要追查敌踪是不容易的。」
《漢語大詞典》:疑帜(疑幟)
为迷惑敌人而虚设的旗帜。新唐书·王雄诞传:“ 子通 以精兵保 独松岭 , 雄诞 遣将 陈当 率千兵出不意,乘高蔽崦,张疑帜,夜缚炬于树,徧山泽。”宋史·忠义传三·李彦仙:“尝略地至 青涧 ,猝遇 金 人,众愕眙, 彦仙 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明史·沐英传:“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
《漢語大詞典》:詟敌(讋敵)
震慑敌人。新唐书·李密传:“决两阵之胜,噫呜咄嗟,足以讋敌,我不如公。”
分類:震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