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9,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礧石
稔寇
通敌
收伏
把浅
阻击
伏击
奔袭
边虏
包抄
敌区
打援
前哨
声讨
戍栅
《漢語大詞典》:礧石
亦作“礌石”。 古代作战时从高处下投以打击敌人的石头。汉书·匈奴传:“ 匈奴 乘隅下礧石。”左传·襄公十年“矢石” 晋 杜预 注:“兵法守城用礧石,以击攻者。”北史·李崇传:“ 鷲硤 之口,积大木,聚礌石,临崖下之,以拒官军。”明史·韩雍传:“﹝ 侯大狗 等﹞立栅南山,多置滚木、礧石、鏢鎗、药弩拒官军。”
《漢語大詞典》:稔寇
恶贯满盈的敌人。文选·陆机〈辨亡论上〉:“或师无谋律,丧威稔寇。” 李善 注:“稔寇言丧其威权,令资熟於也。”
《國語辭典》:通敌(通敵)  拼音:tōng dí
和敌人私相勾通连系。如:「通敌的叛徒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分類:勾结敌人
《國語辭典》:收伏  拼音:shōu fú
降伏、制伏。《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伏甚难。」《西游记》第六回:「故调十万天兵,天罗地网收伏。」
《漢語大詞典》:把浅(把淺)
谓把守浅涸河道以防备敌人渡河袭击。 宋 陆游 《南唐书·刘仁赡传》:“自 杨氏 有 吴 ,岁暮 淮 涸,輒增戍以备侵軼,谓之把浅。”
《國語辭典》:阻击(阻擊)  拼音:zǔ jí
以防禦方式阻止敌人进攻、增援或逃跑。如:「阻击战」。
《國語辭典》:伏击(伏擊)  拼音:fú jí
凭藉有利地形,以逸待劳,以暗袭明,对行动中的敌人予以奇袭,歼灭敌军,俘获人员或军品,蒐集情报,或完成战术上特定之任务。
《漢語大詞典》:奔袭(奔襲)
(1).迅急而至。 宋 楼钥 《求仲抑招游山归途遇雨》诗:“衝泥上湖船,雨阵遽奔袭。”
(2).今指向距离较远的敌人迅速进军,攻其不备。 孙犁 《村落战》:“接到命令,跑步去奔袭城关。”
《漢語大詞典》:边虏(邊虜)
(1).与敌人相邻近。南齐书·萧昭胄传:“以封境边虏, 永元 元年,改封 巴陵王 。”
(2).边寇;边敌。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开平王祠:“或传边虏尝目 昌平 为 杨王 。”
《國語辭典》:包抄  拼音:bāo chāo
从敌人侧面或背面进行包围攻击。如:「警方分三路人马包抄过去,让那些歹徒措手不及。」
《漢語大詞典》:敌区(敵區)
敌人占领或控制的地区。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水牛爷爷》:“当天夜里,我们就派了几个人通过敌区把 老水牛 送上了野战医院。”
《漢語大詞典》:打援
攻打敌人的援军。 毛泽东 《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这一部署,大体如同九月间攻 济 打援的部署,否则不能达到歼灭 黄 兵团三个师的目的。”
分類:攻打敌人
《國語辭典》:前哨  拼音:qián shào
1.部队在静止状态中,于宿营或占领阵地时,由主力派出的警戒部队,配置于前方相当距离的要点,以防止敌人的观察或奇袭。
2.前方要地,第一线。
《國語辭典》:声讨(聲討)  拼音:shēng tǎo
声明罪状而加以讨伐。如:「声讨叛逆」。
《漢語大詞典》:戍栅
防御敌人的木栅。 元 袁桷 袁裒 《东湖联句》:“戍栅依樟密,官堤砌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