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钻故纸
【佛学大辞典】
(杂语)讥死阅经典之僧也。传灯录曰:「古灵神师一日在窗下看经,蜂子投窗纸求出。师曰: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
【俗语佛源】
用以讽刺那些一味死读古书而不知融会贯通的人。原意是讽刺死读经典而不能解悟的僧人。「故纸」,指古书旧藉。如清·黄遵宪《杂感》诗:「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大量的古书旧藉,便称为「故纸堆」。如闻一多《给臧克家先生书》三:「在你所常诅咒的那故纸堆内讨生活的人原不止一种。」一心钻研古书,谓之「钻故纸」。如宋·杨万里《题唐德明建一斋》诗:「平生刺头钻故纸,晚知此道无多子」。「钻故纸」出于唐代百丈怀海禅师的弟子神赞。《五灯会元》卷四记载:其师一日在窗下读经,蜂子钻窗纸欲出。神赞见了便叹道:「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钻他故纸驴年去!」还做了一首偈子:「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李明权)
故不故思
【佛学次第统编】
故不故思者:
一、故思业 思有三种:
一、审虑思  二、决定思  三、动发胜思
前二种思是发身语远近加行,此与意俱故,作动意故,名曰意业。第三胜思正发身语,是其身语二业体也。
如是造业,谓是故思业,故思有五种:
一、他所教敕故思造业 犹如有一虽不欲乐,因他强力之所教敕,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二、他所劝请故思造业 犹如有一虽不欲乐,因他劝请,因他引导,执为利益,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三、无所了知故思造业 犹如有一不了得失,无所执著,随欲造业者所作,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四、根本执著故思造业 犹如有一为贪瞋等不善根缠故,其心猛乱执著,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五、颠倒分别故思造业 犹如有一依不平等,内见爱乐邪法,为求当来可爱异熟,发起故思,行不善业。
前三故思作业,虽作不增长,轻故,不必受异熟。后一故思作业。若作若增长。重故,必定受异熟矣。
二、不故思业 除此已外,不觉误犯。谓之不故思业。瑜伽云:「故思所造业者,谓先思量已。随寻思已。随伺察已,而有所作。彼或错乱,或不错乱。其错乱者,谓于馀处思欲杀害,或欲劫盗,或欲别离,或欲妄语及欺诳等。如是思已,即以此想,别处成办。不错乱者,当知其相与此相违矣。」
三事──为三事故修奢摩他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即禅定也。
〔一、不放逸〕,谓修禅定而能止诸散乱,调伏诸根恶不善法,故心不放逸也。
〔二、庄严大智〕,谓修禅定,既得离诸散乱,则本性寂静之慧,自然照朗,内外洞彻,于诸佛法,无不通达;此之智慧,非定不发,是为庄严大智也。
〔三、得自在〕,谓修禅定,能灭一切烦恼散乱,即得身心寂静,安隐快乐,而无挂碍,是为得自在也。
三事──为三事故修毗婆舍那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即智慧也。
〔一、观生死恶果报〕,谓修禅观,即能破诸昏暗,观察分别因缘生灭之相,故于善恶果报,悉皆明了,不起惑业也。
〔二、增长善根〕,谓修禅观,能灭贪瞋痴等恶业暗障,本性之智自然明发,故一切善根,悉皆增长也。
〔三、破诸烦恼〕,谓修禅观,了知生死过患,不为根尘所染,故一切烦恼,悉能破灭也。(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尘者,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
故杀
【三藏法数】
故杀者,谓作意故伤物命也。
为莲故华
【三藏法数】
为莲故华有二喻:一喻为实施权,谓莲以喻实,华以喻权。盖譬如来为一乘之实,而施三乘之权。故经云: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是也。二喻从本垂迹,谓莲以喻本,华以喻迹。盖譬如来从久成佛之本,而施今日设化之迹。故经云:我实成佛以来,久远若斯,但教化众生,作如是说,我少出家,得三菩提。是也。(三乘者,菩萨乘、缘觉乘、声闻乘也。梵语三菩提,华言正道。)
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声闻之人,用体空之智,初观十二因缘生,次观十二因缘灭。观此生灭,即悟非生非灭,破见、思之惑,證真空之理,是名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体空者,体达诸法性本空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因缘生者,即无明缘行、行缘识等是也。因缘灭者,即无明灭乃至老死灭是也。)
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
【三藏法数】
谓缘觉之人,亦用体空之智,初观十二因缘生,次观十二因缘灭。观此生灭,即悟非生非灭,破见、思之惑;更能侵除习气,以由能观之智,比于声闻稍胜,故所證真空之理亦深,是名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侵除者,犹渐除也。习气者,见、思馀习之气分也。)
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
【三藏法数】
谓菩萨之人,虽亦用体空之智,观十二因缘生灭,了悟非生非灭,而能顿断见、思习气。以由能观之智,比于缘觉复胜,故所證真空之理最深,是名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补治故寺
【三藏法数】
谓修补破坏故寺,当来之世,受二禅天福。经云:补治故寺,是为第二受梵天之福也。
原佛本意,为一事故
【三藏法数】
谓佛本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佛意如斯,故不分也。(九部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
多种说法,成枝流故
【三藏法数】
谓法欲灭时,有多种异说,恐混纯源之一味,成差别之枝流,故不分也。
不为悔所犯故问不答
【三藏法数】
谓此人既知所犯,不生悔过之心,设为他故而问者,不应为答也。
不受语故问不答
【三藏法数】
谓此人先曾为说,彼不听受,今又故意设为问辞者,不应为答也。
语难故问不答
【三藏法数】
谓此人作意而言,此语难晓,他必不解,我且设问,为能答否。如是而故问者,不应为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