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半疯儿(半疯儿)  拼音:bàn fēng ér
指故意颠倒言行,或诙谐放肆的人。如:「虽然他是个半疯儿,但有时候说话还颇有道理!」
《國語辭典》:抻练(捵練)  拼音:chēn liàn
以难题窘人。
《漢語大詞典》:得故子
借故,故意。《西游记》第四九回:“ 八戒 正行,忽然打个躘踵,得故子把 行者 往前一摜,扑的跌了一跤。”
分類:借故故意
《國語辭典》:刁难(刁難)  拼音:diāo nán
故意为难。《西游记》第三九回:「你既知我是老孙,就该远遁;怎么还刁难我师父。」《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见他肯写,也就不刁难他了。」
《國語辭典》:颠倒黑白(顛倒黑白)  拼音:diān dǎo hēi bái
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如:「切勿轻信那些颠倒黑白与事实不符的言论!」也作「颠倒是非」、「是非颠倒」。
《漢語大詞典》:点球(點球)
(1).足球运动比赛中,运动员在本方罚球区内故意犯规时被判罚的球。比赛结束时,出现平局,也可用踢点球决定胜负。踢点球时,球应放置罚球点(即距球门线正中11米,英制为12码)处,除罚球队员和对方守门员外,其他球队员应退至场内罚球区及罚球弧之外。
(2).曲棍球运动比赛中,防守队员在本方射门区内犯规,其行为阻止对方有可能射门得分,判罚“点球”。执行时,把球放在球门前6.40米处的罚球点上,除守方守门员和攻方主罚队员各一名外,任何其他队员必须站在守方23米线以外。
《國語辭典》:充耳不闻(充耳不聞)  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塞住耳朵,装著没听见。形容故意不理会或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清。李渔《奈何天》第三○出:「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漢語大詞典》:逞怜(逞憐)
犹撒娇。仗着受人怜爱故意作态。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纪四大和尚》:“妓献媚逞怜,沃以大杯,遂至玉山頽倒。”
《國語辭典》:打岔  拼音:dǎ chà
打断他人的谈话或工作。《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褚大娘子道:『你老人家先别打岔,让人家说完了。』」《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坐定之后,又把巡捕号房统叫上来,吩咐道:『我吃著饭,不准你们来打岔。』」
《漢語大詞典》:戗茬
口语:∶比喻意见不一致,语言对立
故意戗茬
《漢語大詞典》:敲山振虎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亦作“ 敲山震虎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 李自成 决定先攻打这座山寨,不仅为着它富甲一方,也为的先攻下它有敲山震虎的作用,使别的山寨不敢再抗不借粮。”
《國語辭典》:乔素(喬素)  拼音:qiáo sù
装扮素净。《水浒传》第四五回:「只见那妇人乔素梳妆,来到法坛上,执著手炉,拈香礼佛。」《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沈琼枝看那两个妇人时,一个二十六七的光景,一个十七八岁,乔素打扮,做张做致的。」
分類:故意妖媚
《漢語大詞典》:偶然事件
突然的、未预料到的且非故意的或有意的对接受保险的人将造成损害的行为或事件
指意外地和非预谋而发生的某事。例如:一次灾难性的偶然事件;一次不寻常的偶然事件。
《国语辞典》:拿三撇四  拼音:ná sān piē sì
装腔作势,故意刁难,以提高自己的身价。《红楼梦》第六二回:「倘或中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
《漢語大詞典》:拿腔作调(拿腔作調)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老舍 《四世同堂》九:“‘我走!我走!’ 冠先生 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