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削政
请人指正诗文的敬辞。 清 魏际瑞 《与子弟论文》十三:“人以文字就质於人,称曰正之。忽念政者正也,改称曰政。又念正者必须删削,乃曰削政。又念斧斤所以削也,转曰斧政。又念善斧斤者莫如 郢 人,易曰郢政。且或单称郢。”参见“ 斧正 ”。
分類:诗文敬辞
《國語辭典》:斧正  拼音:fǔ zhèng
请人改削文字的谦词。如:「学生才疏学浅,不妥之处,敬请斧正。」也作「斧削」、「斧政」。
《國語辭典》:行政处分(行政處分)  拼音:xíng zhèng chǔ fèn
中央或地方行政机关基于职权,就特定的具体事件所作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产生具有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
《國語辭典》:行政法  拼音:xíng zhèng fǎ
以国家的行政作用为对象所制定的一种法律规范,而依法行政。于学理上可分为行政组织法及行政作用法。
《分类字锦》:行脩政明
韩诗外传礼义脩明则君子怀之故礼及身而行脩礼及国而政明能以礼扶身则贵名自扬天下愿焉
分类:制礼
《漢語大詞典》:宣政门(宣政門)
唐 代宫门名。在 宣政殿 之前。 唐 王建 《宫词》之三:“龙烟日曖紫重重, 宣政门 当玉殿风。”
分類:宫门门名
《国语辞典》:南进政策(南进政策)  拼音:nán jìn zhèng cè
1.苏俄向南面扩张领土的政策。苏俄自彼得大帝开始,即确定南进政策,以黑海为基地,用武力并吞南面国家,扩张国家的领土。
2.日本帝国自明治维新至二次大战期间的南侵政策。在西元一八七九年先吞并琉球,而后侵占台湾和澎湖,最后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今东南亚等地区。
《国语辞典》:平民政治  拼音:píng mín zhèng zhì
以平民主义为根据,以全民意志为主的政治。
《国语辞典》:蒲鞭之政  拼音:pú biān zhī zhèng
不施重刑,只用蒲鞭责罚以示惩戒。比喻宽厚仁慈的政治。南朝梁。江淹〈始安王拜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
《国语辞典》:排外政策  拼音:pái wài zhèng cè
排斥本国以外人、事、物的政策。如:「澳洲曾对于亚裔移民采取排外政策。」
《国语辞典》:民主政治  拼音:mín zhǔ zhèng zhì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政府依据民意施政,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民权,以控制政府政策及官员的政治制度。
《国语辞典》:联邦政府(联邦政府)  拼音:lián bāng zhèng fǔ
联邦体制国家的中央政府组织。如:「联邦国在国际交往上,以联邦政府为主体。」
《国语辞典》:流产政变(流产政变)  拼音:liú chǎn zhèng biàn
政治上的反对人士,从事推翻原有政权的行动或计画失败。如:「苏俄在西元一九九一年发生了一次流产政变。」
《国语辞典》:临时政府(临时政府)  拼音:lín shí zhèng fǔ
国家遇有大变革时,正式政府未产生,暂时组织一个代行政府职权的机关。如民国元年元旦,国父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国语辞典》:民主政体(民主政体)  拼音:mín zhǔ zhèng tǐ
国家主权属于全国人民的政治体制。由民选代表制定法律,行政与司法依据法律行使国家权力。
《国语辞典》:冒进政策(冒进政策)  拼音:mào jìn zhèng cè
国家决策者处理国际争端时所采行的政策。当危机发生时,决策者在衡量利益得失后,为维护本国利益所采取诉诸战争的冒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