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政首
政治上的首要大事。孔丛子·答问:“昔 周 代 殷 ,乃兴灭继絶,以为政首。”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 舜 命 后稷 ,食为政首。”
《國語辭典》:太尉  拼音:tài wèi
1.职官名。掌管军事。秦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初沿袭旧制,后改称为「大司马」,东汉时,仍称「太尉」。
2.对官员的通称。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二。僧法恩》:「群凶谓事必成,至聚饮酒家,举杯劝酬,相呼为太尉。」
《國語辭典》:府丞  拼音:fǔ chéng
职官名:(1)太守的属官。《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续为南阳太守。……府丞尝献其生鱼,续受而悬于庭;丞后又进之,续乃出前所悬者以杜其意。」(2)清代宗人府设置的官员,掌本府汉文典籍。《清史稿。卷一一四。职官志一》:「宗人府,……府丞掌校汉文册籍。」
《國語辭典》:市长(市長)  拼音:shì zhǎng
1.职官名。汉代五都置市长。《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市长。」《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及洛阳、邯郸、临甾、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
2.治理一市的行政首长。
《漢語大詞典》:市令
(1).古官名。掌管市场。 战国 时 楚国 有市令之官。见《史记。循吏列传》。 汉 于 长安 东、西两市各置市令一人,属京兆尹。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食货志下》。 南北朝 亦各有市令。见魏书·李裔传南齐书·东昏侯纪。 唐 时各都督府、州及三千户以上的县皆置市令,不满三千户的县,若地处要路而交易繁盛者,亦听依三千户法置之。见新唐书·百官志四、 宋 王溥 唐会要·市
(2).司市官颁布的教令。周礼·地官·廛人“罚布” 汉 郑玄 注:“罚布者,犯市令者之泉也·” 贾公彦 疏:“谓司市有教令,其人犯之,使出泉。”
《國語辭典》:嫡系  拼音:dí xì
指亲族一脉相传的正支。也指政党团体或军政首脑的亲信派系。如:「他是王家唯一的嫡系子孙。」
《國語辭典》:政躬  拼音:zhèng gōng
尊称国家元首或一般长官的身体。如:「政躬康泰」。
《国语辞典》:内阁总理(内阁总理)  拼音:nèi gé zǒng lǐ
实行内阁制度国家的行政首长。其任务为辅弼元首,总揽政务。也称为「阁揆」、「首相」、「总理」。
《国语辞典》:布列兹涅夫(布列兹涅夫)  拼音:bù liè zī niè fū
Leonid Ilyich Brezhnev
人名。(西元1906~1982)苏联党政首脑。西元一九六四年,担任苏联总书记;并于一九七七年担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也译作「勃列日涅夫」、「布里兹涅夫」。
《国语辞典》: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拼音:tiān xià ān,zhù yì xiàng ; tiān xià wéi,zhù yì jiàng
(谚语)国家安定时,应注意行政首长的能力;动乱时,就应注意军事将领的忠诚。《汉书。卷四三。陆贾传》:「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则士豫附;士豫附,天下虽变,则权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