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平等主义(平等主义)  拼音:píng děng zhǔ yì
一种主张平等对待所有人,且保障每个人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相同权利的思想。
《国语辞典》:平民政治  拼音:píng mín zhèng zhì
以平民主义为根据,以全民意志为主的政治。
《国语辞典》:蒲鞭之政  拼音:pú biān zhī zhèng
不施重刑,只用蒲鞭责罚以示惩戒。比喻宽厚仁慈的政治。南朝梁。江淹〈始安王拜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章〉:「臣职右南阳,谢蒲鞭之政。」
《国语辞典》:朋党之争(朋党之争)  拼音:péng dǎng zhī zhēng
政治上意见敌对的集团相互倾轧排挤。如:「历史上,凡有朋党之争的朝代,国家必然走向衰败。」
《国语辞典》: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拼音:luó mǎ dì guó
Roman Empire
国名。在今义大利半岛。西元前二十七年屋大维(Octavius)统一罗马政治,改行帝制。当时文艺隆盛,版图扩张,东至小亚细亚,西至葡萄牙,南至非洲北岸,北至英国。在西元三六四年时,帝国分裂,义大利半岛及其以西为西罗马帝国,亡于四七六年;巴尔干半岛及其以东为东罗马帝国,亡于一四五三年。也称为「大秦」。
《国语辞典》:流产政变(流产政变)  拼音:liú chǎn zhèng biàn
政治上的反对人士,从事推翻原有政权的行动或计画失败。如:「苏俄在西元一九九一年发生了一次流产政变。」
《国语辞典》:民主政体(民主政体)  拼音:mín zhǔ zhèng tǐ
国家主权属于全国人民的政治体制。由民选代表制定法律,行政与司法依据法律行使国家权力。
《国语辞典》:盟旗制度  拼音:méng qí zhì dù
大陆边疆地区的特殊政治制度。仿照满洲八旗制度,在蒙古人的居地,以旗不同颜色(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作为部勒部众的兵制,逐渐成为寓户籍于军籍的政制。
《国语辞典》:民本主义(民本主义)  拼音:mín běn zhǔ yì
泛指以人民利益为目的的政治主张。
《国语辞典》:民主改革  拼音:mín zhǔ gǎi gé
以民主为目标所推动的各项政治、社会改革。
《国语辞典》:社会建设(社会建设)  拼音:shè huì jiàn shè
泛指不属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国防而与人民生活福利有关的社会性建设。
《国语辞典》:社会调查(社会调查)  拼音:shè huì diào chá
对某一地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人群关系、政治态度、文化价值、家户收支、迁徙等社会状况,系统性地蒐集资料,以供特定研究目的或综观整体社会发展之用。
《国语辞典》:酋长制度(酋长制度)  拼音:qiú zhǎng zhì dù
一种政治体系。由政治或宗教领袖领导的亲属群结合成金字塔形的组织。其社会具有等级性质,领导职位和权力都是世袭的,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大多取决于他与酋长的亲属关系。如祖鲁人、波利尼西亚人和北美洲西北海岸印地安人的社会制度皆属此类型。
《国语辞典》:权力结构(权力结构)  拼音:quán lì jié gòu
一种政治制度内,有效权力分配的形态。
《国语辞典》:权能区分(权能区分)  拼音:quán néng qū fēn
将国家的政治大权,分为政权与治权。人民有充分的政权,以直接管理国事;政府有充分的治权,以治理全国事务。如此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权与能划分清楚,称为「权能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