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雷苏(雷蘇)
春雷一响,则万物苏。比喻清明的政治。 唐 李绅 《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涸鱼思雨润,僵燕望雷苏。”
《漢語大詞典》:愆弊
指朝廷在政治上的过失与流弊。《宋书·王僧达传》:“民有咨瘼之声,君表纳隍之志。下有愆弊之苦,上无侈豫之情。”
《漢語大詞典》:禁黜
禁锢罢黜。谓罢免官职并禁止参与政治活动。晋书·慕容皝载记:“ 王宪 、 刘明 ,虽其罪应禁黜,亦由孤之无大量也,可悉復本官,仍居諫司。”
《漢語大詞典》:旧洿(舊洿)
亦作“ 旧污 ”。 陈垢。引申为旧时不良的政治和习俗。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治旧洿。” 杜预 注:“治理洿秽。” 孔颖达 疏:“法有不便於民,事有不利於国,是为政之洿秽也。” 陆德明 释文:“洿,本又作污,同。” 唐 裴度 《黄目樽赋》:“动明酌而曼醁腾光,澄旧污而圆规纳照。” 元 郝经 《开平新宫》诗:“雷雨施庞泽,乾坤洗旧污。”
《國語辭典》:俱乐部(俱樂部)  拼音:jù lè bù
为达到某些特殊目的,如社交、休閒活动和娱乐等,而组织的社会团体及其使用场所。由英语club翻译得名。会员的资格限制各异,并需定期缴交费用。如联勤俱乐部。
《国语辞典》:集中营(集中营)  拼音:jí zhōng yíng
一种关押或隔离战俘、异议分子或特定族群、宗教或政治信仰者的地方。集中营和一般监狱的区别在于,集中营被关押者常因具有「某种特定身分」而被关押,往往不经过法律与公正审判程序即遭拘留,或没有确切的关押期限。参见「劳改营」、「集体恐怖营」条。
《漢語大詞典》:俭政(儉政)
谓实行俭朴的政治措施。 南朝 梁 沈约 《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清心矫世浊,俭政革民侈。”
《漢語大詞典》:远至迩安(遠至邇安)
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邇安。”《魏书·彭城王勰传》:“歷次 宛 谢 ,迄于 鲁阳 ,送往奉居,无惭 周 霍 ,禀遗作辅,远至邇安。” 唐 王维 《贺神兵助取石堡城表》:“元后钦崇之福,远至邇安;圣祖昭报之心,天长地久。”
《國語辭典》:中间派(中間派)  拼音:zhōng jiān pài
在两种对立的意见或派别之间,摇摆不定或保持中立的人。如:「在这场政争中,她被归类为中间派。」
《國語辭典》:指导员(指導員)  拼音:zhǐ dǎo yuán
负责指示引导的人。如:「农会指导员教导农民种植瓜果的正确方法。」
《漢語大詞典》:预备立宪
清政府为抵制革命而采取的政治措施。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次年宣布预备立宪。后又颁布“宪法大纲”,定预备立宪时间为九年,并宣布提前召开国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揭穿预备立宪的骗局。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政府被推翻,预备立宪终止。
《國語辭典》:治外法权(治外法權)  拼音:zhì wài fǎ quán
本国人在他国不受所在国的法律约束,仍由本国法律支配的权利,称为「治外法权」。如一国的元首、公使等,皆有此权。
《漢語大詞典》:以渴服马(以渴服馬)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造父 为 齐王 駙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於圃中。’ 造父 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 造父 不能禁。 造父 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駻而走,虽 造父 不能治。今 简公 之以法禁其众久矣,而 田成恒 利之,是 田成恒 倾圃池而示渴民也。”
《國語辭典》:议会制(議會制)  拼音:yì huì zhì
由立宪国家的公民选举代表,参议国家政事的制度。也称为「代议制」。
《漢語大詞典》:庸俗经济学
“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简称。见“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