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试策(試策)
古代考试取士的方法之一。有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后汉书·儒林传下·张玄:“会《颜氏》博士缺, 玄 试策第一,拜为博士。”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近代以诸科取士者甚多, 武德 四年,復置秀才、进士两科,秀才试策,进士试诗赋,其后秀才合为进士一科。” 清 黄宗羲 《论文管见》:“如 丁乾学 主 江西 试,以试策犯时忌削籍。”
《漢語大詞典》:亮采
辅佐政事。书·舜典:“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书·皋陶谟:“日严祗敬六德,亮采有邦。” 孙星衍 疏:“此言助事有邦,谓有土者之臣。” 宋 司马光 《和潞公与张昌言楚正叔游独乐园徘徊久之主人不至》诗:“茂勋成亮采,胜赏寄风流。”
《國語辭典》:论政(論政)  拼音:lùn zhèng
议论政事。如:「总统大选的消息,是近日各方论政的焦点。」
《國語辭典》:明治  拼音:míng zhì
日本明治天皇的年号(西元1867~1912)。明治天皇即位后,得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为首的支持。实行倒幕,西元一八六八年发动政变,宣布「王政复古」,在位期间推动许多革新运动,史称「明治维新」。
《國語辭典》:关白(關白)  拼音:guān bó
陈述、禀告。《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奄郑虎臣报冤》:「埋得定当,方将病状关白太守赵分如。」
《國語辭典》:天职(天職)  拼音:tiān zhí
1.上天的职责。《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
2.上天赋予的职责。《孟子。万章下》:「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宋史。卷四一七。列传。谢方叔》:「崇俭德以契天理,储人才以供天职,恢远略以需天讨,行仁政以答天意。」
3.人所应尽的职分。如:「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是警察的天职。」
《國語辭典》:策问(策問)  拼音:cè wèn
1.古代一种取士的方式。汉置,大抵分为制策、试策二种。《后汉书。卷四。孝和帝纪》:「帝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
2.卜筮占问。汉。袁康《越绝书。卷一四。越绝德序外传记十八》:「范蠡因心知意,策问其事,卜省其辞,吉耶凶耶?」
《國語辭典》:料事  拼音:liào shì
1.预测事情的发展。《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
2.处理事情。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庾公正料事,丞相云:『暑可小简之。』」
《漢語大詞典》:庙论(廟論)
朝廷对政事的议论。 宋 欧阳修 《谢参知政事表》:“赞贰国钧,参闻庙论。”朱子语类卷一三○:“本朝自 李文靖公 、 王文正公 当国以来,庙论主於安静。”
《漢語大詞典》:乏事
谓政事无人办理。战国策·赵策二:“臣闻明王之於其民也,博论而技艺之,是故官无乏事,而力不困於其言也。” 唐 陆贽 《平朱泚后车驾还京大赦制》:“古者计户以署吏,因时而建职,既不乏事,亦无冗员。”
《國語辭典》:庙廷(廟廷)  拼音:miào tíng
庙院。《晋书。卷三五。裴秀传》:「咸宁初,与石苞等并为王公,配享庙廷。」
《漢語大詞典》:天縡
(1).上天之事。《汉书·扬雄传上》:“上天之縡,杳旭卉兮。圣皇穆穆,信厥对兮。” 颜师古 注:“縡,事也。”
(2).指朝廷政事。新唐书·杜黄裳裴垍等传赞:“ 杜黄裳 善谋, 裴垍 能持法, 李藩 鯁挺, 韦贯之 忠实,皆足穆天縡,经国体,拨衰奋王,菑攘四方。” 宋 李纲 《与张相公》:“某愿阁下为 房 杜 之亚,以穆天縡。”
《漢語大詞典》:朔易
(1).谓岁末年初,政事、生活当除旧更新,有所改易。《书·尧典》:“平在朔易。” 蔡沉 集传:“朔易,冬月岁事已毕,除旧更新,所当改易之事也。”
(2). 朔方 易水 。借指北方地区。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南面而朝单于, 朔 易 无復匹马之踪。” 李贤 注:“ 朔方 、 易水 之地更无 匈奴 匹马之踪也。”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序》:“遂使 朔 易 之方,戎狄之众,有见机之义,生嚮往之心。” 宋 苏轼 《郊祀庆成诗》:“北流吞 朔 易 ,西极落欃枪。”
《漢語大詞典》:旰昃
天晚。多用于颂扬帝王勤于政事。南齐书·明帝纪:“永言古昔,无忘旰昃。”《旧唐书·僖宗纪》:“旰昃劳怀,寝兴思理,涉道犹浅,导化未孚。” 宋 苏舜钦 《诣匦疏》:“臣窃观国史,见祖宗逐日视朝,旰昃方罢。”
《國語辭典》:总要(總要)  拼音:zǒng yào
1.统领。《荀子。哀公》:「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于风雨。」
2.必须要。如:「念书总要专心,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