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跌宕风流(跌宕風流)
潇洒放逸而富有才华风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诸君子跌宕风流,自是佳话。”《花月痕》第四三回:“ 羽侯 道:‘跌宕风流,我要贺三钟哩。’”亦作“ 跌荡风流 ”。 清 余怀 《板桥杂记·珠市名妓附见》:“ 白门 娟娟静美,跌荡风流,能度曲,善画兰。”
不放逸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心专注而修诸善法也。俱舍论四曰:「不放逸者,修诸善法,离诸不善法。」
【三藏法数】
谓修禅定而能止诸散乱,调伏诸根恶不善法,故心不放逸也。
【三藏法数】
谓精进三业,于所断之惑,所修之善,加功勇猛,速令成满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而无放逸也。(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世间、出世间善法者,大人所修五戒十善,名为世间;声闻等所修戒定慧之法,名出世间也。)
(术语)一心专注而修诸善法也。俱舍论四曰:「不放逸者,修诸善法,离诸不善法。」
【三藏法数】
谓修禅定而能止诸散乱,调伏诸根恶不善法,故心不放逸也。
【三藏法数】
谓精进三业,于所断之惑,所修之善,加功勇猛,速令成满世间、出世间一切善法,而无放逸也。(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世间、出世间善法者,大人所修五戒十善,名为世间;声闻等所修戒定慧之法,名出世间也。)
放逸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论二十随烦恼之一。不守规矩也。大乘义章二曰:「离善方便名放逸。」
【佛学常见辞汇】
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俗语佛源】
梵语Pramada的意译。心所(心的作用)之名,略称「逸」。即放纵欲望而不精勤修习诸善的精神状态,亦谓不守佛门规矩。如唐·白居易《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后指豪放不羁。如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疏远,且多警策。」又如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文贤)
(术语)唯识论二十随烦恼之一。不守规矩也。大乘义章二曰:「离善方便名放逸。」
【佛学常见辞汇】
放纵心思,任性妄为。
【俗语佛源】
梵语Pramada的意译。心所(心的作用)之名,略称「逸」。即放纵欲望而不精勤修习诸善的精神状态,亦谓不守佛门规矩。如唐·白居易《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后指豪放不羁。如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疏远,且多警策。」又如清·严有禧《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文贤)
令放逸者生觉知
【三藏法数】
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不能毕集,必须地动,令其觉知,皆来谛听也。
令放逸生觉知者,谓佛说法时,或有放逸之人,不能毕集,必须地动,令其觉知,皆来谛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