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朝代:远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蓐收、辱收。传说中远古时人。蓐收,古职官名,即金正。相传系少皞氏之叔,为金正,人面,白毛,虎爪,主刑杀。
冯收 朝代:魏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卷六十七
收,河东人,魏晋间尚书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6—572 【介绍】: 北齐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字伯起,小字佛助。年十五,能属文。初为北魏太学博士。节闵帝时,迁散骑侍郎,修国史。孝武帝奔关中,收以通直散骑常侍,副王昕使梁。后为高欢丞相府属,不得志。入北齐,除中书令,兼著作郎。文宣帝天保二年,诏令撰魏史。历三年,成《魏书》一百三十卷。时人以其报怨酬恩,史书不实,文宣帝曾诏收于尚书省与诸家子孙共加论讨。帝重收才,不欲加罪。时因讥为“秽史”。官至尚书右仆射,掌诏诰,总议监五礼事,位特进。曾参修律令。与温子升、邢邵齐誉,世号三才。今存《魏特进集》辑本及《魏书》。
全北齐文·卷四
收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人,魏骠骑大将军子建子,孝明时除太学博士,迁司徒记室、参军,永安中除北主客郎中。节闵即位,迁散骑侍郎兼中书侍郎。孝武即位,除广平王赞开府从事中郎兼中书舍人。孝静即位,为神武中外府主簿,转府属兼散骑常侍,武定中除正常侍兼著作郎,转秘书监,除定州大中正。齐受禅,除中书令,封富平县子,除魏尹,又除梁州刺史,进太子少传兼太子詹事。废帝即位,除侍中,迁太常卿,转中书监。皇建初除右光禄大夫仪同,又除兼太子少傅,解侍中。大宁初加开府,河清中兼右仆射,天统初除左光禄大夫齐州刺史,进尚书右仆射特进,武平三年卒,赠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曰文贞,有《后魏书》一百三十卷,集七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2—624 【介绍】: 唐蒲州汾阴人,字伯褒。薛道衡子。道衡为炀帝所杀,故收于隋不仕。房玄龄荐之于李世民,授秦王府主簿,檄书露布,多出其手。高祖武德四年,窦建德援王世充,众将争言退兵待机,独收力主扼成皋拒之,遂一战定中原。入东都,授天策府记室参军。从平刘黑闼,封汾阴县男。六年,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未几卒。
全唐文·卷一百三十三
收字伯褒。蒲东汾阴人。隋司隶大夫道衡子。道衡为炀帝所杀。收不仕隋。高祖入关。授秦府主簿。迁金部郎中。东都平。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封汾阴男。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武德七年卒。年三十三。贞观七年赠定州刺史。永徽六年又赠太常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魏州昌乐人。善音律,能诗。太宗贞观初,授协律郎。高宗咸亨元年,迁太子率更令。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善音律。太宗贞观初,授协律郎。高宗咸亨元年(670),迁太子率更令,卒于官。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新唐书·艺文志一》、《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下》。《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天宝三载(744)前任右武卫录事。天宝中历仕司勋郎中、考功郎中。宝应、广德间任兵部郎中,封赞皇县开国男。永泰初授谏议大夫,仕终给事中。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二上》、常衮《授李收谏议大夫制》。与楼颖有交往。芮挺章选其诗2首入《国秀集》,署名李牧,《全唐诗》存此诗2首,改署李收,下注“一作牧”。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代宗大历中在湖南,与怀素过往,有歌诗赞其草书。馀不详。事迹见怀素《自叙帖》、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全唐诗》存诗1首。
收骨
【佛学大辞典】
(杂语)荼毗之后,收拾化骨也。敕修清规亡僧入塔曰:「荼毗后执事人,乡曲法眷,同收骨,以绵里,袱包函贮,封定,迎归延寿堂。」
收钞
【佛学大辞典】
(杂语)收纳钱财也。见象器笺二十。
收管
【佛学大辞典】
(职位)禅林之职名。收纳之管领也。见象器笺十二。
婆收娄多柯
【佛学大辞典】
(流派)Bahus/rutiyah!,十八部中之多闻部也。
云门六不收
【佛学大辞典】
(公案)「僧问云门:如何是法身?门云:六不收。」见碧岩四十七则,种电钞五。
监收
【佛学大辞典】
(职位)司寺产收入及租税之僧也。元时与庄主同设,多为住持私住。见百丈清规四。」
举一全收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举一法则收一切法也。唐判五教章中曰:「三性一际举一全收。」(和本举一作随一)。清凉华严玄谈二曰:「上十处共为缘起,举一全收。」
十宗收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唐贤首法藏国师为宗计不同,乃开十宗,判五教,收释一代圣教,理无不尽。故前六宗收小乘教,第七宗收始教,第八宗收顿教,第九宗收终教,第十宗收圆教。故云十宗收教也。
〔一、我法俱有宗〕,谓此宗执著有我,及计有无等法悉皆是有,是为我、法俱有宗。
〔二、法有我无宗〕,谓此宗计诸法是有,不离色心;而于我相,了不可得,是为法有我无宗。
〔三、法无去来宗〕,谓此宗计一切现在法是有,计过去未来之法俱无,是为法无去来宗。
〔四、现通假实宗〕,谓此宗计现在法通假通实也。通实者,计五蕴法以为实有;通假者,计十二处十八界以为虚假,是为现通假实宗。(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十二处者,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也。十八界者,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也。)
〔五、俗妄真实宗〕,谓此宗计世俗之法皆是虚妄,出世之法皆是真实,是为俗妄真实宗。
〔六、诸法但名宗〕,谓此宗计一切诸法,唯有假名,无实体性,是为诸法但名宗。
〔七、三性空有宗〕,谓此宗但说遍计一种性是空,依他、圆成二种性是有,是为三性空有宗。(遍计性者,谓众生迷惑,不了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也。依他性者,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也。圆成性者,谓真如之性,不迁不变,圆满成就也。)
〔八、真空绝相宗〕,谓此宗说真空实相之中,绝一切虚妄假名之相。故般若心经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等,是为真空绝相宗。
〔九、空有无碍宗〕,谓此宗说空是即有之空,故不碍有;谈有是即空之有,故不碍空。二互交彻,圆融无碍,是为空有无碍宗。
〔十、圆融具德宗〕,谓此宗说一切诸法,称性圆融,具足众德,周遍含融,事事无碍,主伴无尽,是为圆融具德宗。(主即佛也,伴即菩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