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纯所得(纯所得)  拼音:chún suǒ dé
总收入中除去支付各项必需费所剩馀的部分。
《国语辞典》:溢收  拼音:yì shōu
实际收入超过应收的数额。如:「他结算时发现钱数多出了帐目的金额,原来是溢收了。」
《国语辞典》:低收入  拼音:dī shōu rù
收入微薄。如:「针对符合低收入条件的家庭,各县市政府提供了多项补助。」
《国语辞典》:纯损(纯损)  拼音:chún sǔn
企业组织在一会计期间内,各项费用和损失的总和超过收入与利益的总和,其差额称为「纯损」。
《国语辞典》:价款(价款)  拼音:jià kuǎn
物品交易时,所支付、收入的款项。如:「这次出口货物的价款,总金额高达千万,是公司今年最大的一次交易。」
《国语辞典》:赚外快(赚外快)  拼音:zhuàn wài kuài
赚取固定收入以外的金钱。如:「他兼了几个家教来赚外快。」也作「捞外快」、「捞外水」。
《国语辞典》:嫡传弟子(嫡传弟子)  拼音:dí chuán dì zǐ
亲自收入门下传授的弟子。如:「少林武功冠天下,嫡传弟子更了得。」
《国语辞典》:低收入户(低收入户)  拼音:dī shōu rù hù
总收入低于一定标准的家庭。依现行社会救助办法,分为三类:一、全家人口均无工作能力,无收益及恒产,非靠救助无法生活者。二、全家人口中有工作能力者未超过总人数三分之一,家庭总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每人每月未超过最低生活费用三分之二者。三、其他情形。如:「这项奖学金是供低收入户子女申请的。」
《国语辞典》:赤字财政(赤字财政)  拼音:chì zì cái zhèng
政府实施一种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预算。由英人凯因斯所提出,可刺激需求与就业,西元一九二九年的经济大恐慌即以此方法解决。
《国语辞典》:赤字预算(赤字预算)  拼音:chì zì yù suàn
政府总支出超过总收入的预算,称为「赤字预算」。可提高投资意愿,刺激需求与就业。
《国语辞典》:毛所得  拼音:máo suǒ dé
总收入之俗称,相对于净收入而言。
分类:总收收入
《国语辞典》:现金帐(现金帐)  拼音:xiàn jīn zhàng
专门用来记载现金收入支出的会计帐簿,为特种日记簿之一。也作「现金账」。
《国语辞典》:外快子  拼音:wài kuài zi
主要的、正常的薪给以外的收入。如:「他为了多赚点外快子,下班后还到处兼差。」也称为「外快」、「外水」。
《國語辭典》:浮头食(浮頭食)  拼音:fú tóu shí
不固定的、白吃的饭食,閒饭。《荡寇志》第三回:「他却不去就任,只在高俅府里串打些浮头食,诈些油水过日子。」
《漢語大詞典》:共享税
在分税制下,为保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而按一定分成比例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其收入的税种。参见“分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