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51,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支节
相支
支属
三支
支付
探支
支出
近支
旁支
支脉
支供
对支
起支
寻支
支柱
《國語辭典》:支节(支節)  拼音:zhī jié
1.四肢骨节。《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唐。罗隐《蒙叟遗意》:「混沌氏以支节为山岳,以肠胃为江河。」
2.繁琐细碎,不重要的事。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不是事君的良知不能致却,须又从事亲的良知上去扩充将来,如此,又是脱却本原,著在支节上求了。」清。陈鳣《对策》卷四:「至于礼志,合郊祀、祭祀、朝会为一门,以省支节。」
《漢語大詞典》:相支
相拒,抵抗。史记·韩世家:“ 楚 阴得 秦 之不用也,必易与公相支也。” 司马贞 索隐:“言 楚 阴知 秦 ,不为公用,亦必易为公相支拒也。”
分類:相支抵抗
《國語辭典》:支属(支屬)  拼音:zhī shǔ
亲属。《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身为僇,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皆得弃市罪。」
分類:支属亲属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汉 末、 三国 时来 华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谶 、 支亮 和 支谦 三人。 支谦 受业于 支亮 , 亮 受业于 支谶 。当时称“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陈师道 《别宝讲主》诗:“暂息三 支 论,重参二祖禪。”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 三国 时代 支纤 、 支亮 、 支谦 ,皆自 印度 来传教,时号‘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学指组成比量的三个环节,即:宗(立义),因(论证),喻(设譬)。翻译名义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况,喻晓宗因。”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州 三段。”
《國語辭典》:支付  拼音:zhī fù
付出款项。《老残游记》第一八回:「白公将这一干银票交给书吏到该钱庄将银子取来,凭本府公文支付。」
《漢語大詞典》:探支
预支。 唐 皮日休 《新秋即事》诗之一:“酒坊吏到常先见,鹤料符来每探支。” 宋 苏轼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 长江 大欲见庇,探支八月凉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冥司谓无功窃食,即属虚糜,销除其应得之禄,补所探支。”
分類:预支
《國語辭典》:支出  拼音:zhī chū
1.支付、付出。如:「结婚所需支出的费用,他都准备好了。」
2.支付的费用、款项。如:「这个月的支出很大,已经快入不敷出了。」
《國語辭典》:近支  拼音:jìn zhī
宗族中关系较近的支派。
《國語辭典》:旁支  拼音:páng zhī
1.嫡亲以外的支属。《左传。隐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唐。孔颖达。疏:「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立氏。」
2.文艺、学术非正统的流派。
《國語辭典》:支脉(支脈)  拼音:zhī mài
1.由主脉分出的细脉。
2.事情的本末原委、详细情形。《新唐书。卷二○九。酷吏传。来俊臣传》:「俊臣与其属朱南山、万国俊作罗织经一篇,具为支脉纲由,咸有首末。」
《漢語大詞典》:支供
供应。旧唐书·李乂传:“江湖之饶,生育无限;府库之用,支供易殫。”
分類:供应
《国语辞典》:对支(对支)  拼音:duì zhī
双倍支付。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元宵》:「元夕之时,自十四为始,对支所犒钱酒。」
分类:支付
《漢語大詞典》:起支
官署名。 北宋 承 唐 末 五代 之制,以盐铁、户部、度支三部合为三司。度支掌各种财政开支、漕运、供应全国费用等。“起支”即为度支的别称,亦指度支使。又用作“发放”解。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陈恕 为三司使,尝言三司中惟起支为难,盖一起支则无由止也,不可不慎。”
《分类字锦》:寻支(寻支)
唐书西域大食传东有末禄小国也有寻支瓜大者十人食乃尽
分类:
《國語辭典》:支柱  拼音:zhī zhù
1.支撑物体的柱子。如:「桥梁支柱」。
2.支撑、支持。《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丁酉,南巡狩,诏所经道上,郡县无得设储跱。命司空自将徒支柱桥梁。」
3.比喻组织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如:「经济支柱」、「他是本会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