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4
词典
3
分类词汇
11
分类词汇
支离
枝梧
吱唔
吞吐
支对
支调
支托
支饰
吞吐其辞
左支右调
谎彻梢虚
《國語辭典》:
支离(支離)
拼音:
zhī lí
1.分散。《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捷猎麟集,支离分赴。」
2.残缺不全。《庄子。人间世》:「夫支离其形者,犹足以养其身,终其天年。」
3.散乱而无条理。汉。扬雄《法言。五百》:「天地简易而圣人法之,何五经之支离?曰:『支离盖其所以为简易也。』」
4.漂泊流浪。唐。
杜甫
咏怀古迹
诗五首之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分類:
繁琐
分散
憔悴
流离
离奇
支吾
残缺
琐杂
杂乱
衰疲
虚妄
行动
分裂
流浪
不中用
吞吞吐吐
含混
不清
附录
《漢語大詞典》:
支离疏(支離疏)
亦省作“ 支离 ”。
《
庄子
》
寓言人物。肢体畸形,于世无补,而坐受赈济。
《
庄子·人间世
》
:“ 支离疏者 ,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脇。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上徵武士,则 支离 攘臂而游於其间;上有大役,则 支离 以有常疾不受功;上与病者粟,则受三钟与十束薪。” 唐
权德舆
《古人名诗》
:“从此 直不疑 , 支离疏 世事。” 宋
黄庭坚
《次韵师厚病间》
之三:“古来 支离疏 ,粟帛王所仁。”
分類:
寓言
人物
肢体
畸形
无补
《漢語大詞典》:
支离益(支離益)
《
庄子
》
寓言人物。 朱泙漫 从之学屠龙。
《
庄子·列御寇
》
:“ 朱泙漫 学屠龙於 支离益 ,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单,通“ 殫 ”。后亦省称“ 支离 ”。
《
后汉书·张衡传
》
:“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於 支离 ,而习其孤技邪?” 晋
张协
《七命》
:“尔乃命 支离 ,飞霜鍔,红肌綺散,素肤雪落。”
分類:
寓言
人物
后
《漢語大詞典》:
支离叟(支離叟)
(1).指 支离疏 。 宋
刘克庄
《最高楼·乙卯生日》
词:“此生惭愧 支离叟 ,何功消受水衡钱。”参见“ 支离疏 ”。
(2).松的别称。 元
陆友
《
研北杂志
》
卷下:“﹝ 鲜于枢 ﹞於废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所居旁,名之曰 支离叟 。”亦省作“ 支离 ”。 清
施闰章
《慈仁寺松》
:“ 支离 尔何意,不厌卧 长安 。”
分類:
松
《國語辭典》:
枝梧
拼音:
zhī wú
抵拒、抵触。《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唐。
杜甫
〈
夜听许十损诵诗爱而有作
〉诗:「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也作「支吾」。
分類:
支撑
支吾
相抵
支持
支柱
含混
躲闪
对抗
抵挡
裴骃
《漢語大詞典》:
吱唔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糊躲闪。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
第四部二四:“人家给她谈情说爱,她三言两语吱唔过去,叫人没法往下谈。” 孔庆德
《六安兵变》
:“我一时竟答不上来,只是吱唔着,心不住地崩崩跳。”
分類:
支吾
搪塞
含糊
躲闪
《國語辭典》:
吞吐
拼音:
tūn tǔ
1.呼气与吸气。即道家所说的吐纳。《抱朴子。内篇。极言》:「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
2.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唐。
卢仝
〈
月蚀
〉诗:「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
3.言语不直截或含混不清。《聊斋志异。卷四。青梅》:「生方读,惊问所来;词涉吞吐。」
4.倾诉;谈吐。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难吞吐,没气路,短叹长吁。愁肠似火,雨泪如珠。」
分類:
吞吐
倾诉
道家
语支
支吾
谈吐
吐纳
含混
不清
出纳
隐现
聚散
《國語辭典》:
支对(支對)
拼音:
zhī duì
1.对答、答话。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不是妾讼庭上胡支对,大人也却教我平白地说甚的?」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笑吟吟的强支对,他那里口口声声道是饶过只。」
2.应付、对付。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刷卷才回,从头省会,来家内。大嫂又染病耽疾,空著我两下里难支对。」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一折:「我待不说呵,怎生支对主人公?」
分類:
对付
应酬
支吾
应酬接待
酬接
接待
答对
应付
对答
《國語辭典》:
支调(支調)
拼音:
zhī diào
敷衍、打发。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他既然支调咱家回去,早气出我个四句来了。」《金瓶梅》第四○回:「随你催讨终朝,只拿口儿支调。」
分類:
调度
支吾
打发
排遣
搪塞
使令
《漢語大詞典》:
支托
亦作“ 支託 ”。 支吾推托。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婴宁
》
:“﹝ 王子服 ﹞怪 吴 不至,折柬招之。 吴 支托不肯赴召。” 清
蒲松龄
《
聊斋志异·连琐
》
:“明日, 薛 来。 杨 代致其不可。 薛 疑支託,暮与窗友二人来,淹留不去。”
分類:
支吾
推托
《漢語大詞典》:
支饰(支飾)
支吾掩饰。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台省·私书
》
:“上严旨詁责,二给事疏辩颇支饰,上愈怒,俱重贬。”
《天雨花》
第十回:“算来并未启纷争,今出严训难支饰。直禀前情字字真,伏望父亲来恕罪。” 清
林则徐
《谕洋商责令外商呈缴烟土稿》
:“言与行违,恬不为怪。曾经奉旨飭查,仅以一禀支饰了事。”
分類:
支吾
掩饰
《国语辞典》:
吞吐其辞(吞吐其辞)
拼音:
tūn tǔ qí cí
言语支吾,含混不清。如:「他欲言又止,吞吐其辞,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分类:
语支
支吾
含混
不清
《漢語大詞典》:
左支右调(左支右調)
谓支吾搪塞。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辕》
:“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语言多虚冒,凭空何处军粮到。无端左支右调,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盗。”
分類:
支吾
搪塞
《國語辭典》:
谎彻梢虚(謊徹梢虛)
拼音:
huǎng chè shāo xū
扯谎、敷衍。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有郑州周舍与孩儿作伴多年,一个要娶,一个要嫁,只是老身谎彻梢虚,怎么便肯。」
分類:
扯谎
支吾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