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寄币(寄幣)
预先支付钱币。管子·山国轨:“重岁,丰年五穀登,谓高田之萌曰:‘吾所寄币於子者若干,乡穀之櫎若干,请为子什减三。’穀为上,币为下。”
《漢語大詞典》:集团购买力(集團購買力)
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社会单位购买公用消费品的货币支付能力。同社会“个人购买力”相对。《中国经济年鉴(1981年)·重要经济文献和经济政策法令》:“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漢語大詞典》:会票(會票)
明 清 两代商人发行的一种异地支付钱款的凭证。原来是在一地交款领票,到另一地兑现的,后因金属货币不足,加以发行者的信用良好,这种会票便渐渐代替货币在市场流通。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钞:“ 唐宪宗 之飞钱,即如今之会票也。”红楼梦第十六回:“明日写一封书信,会票我们带去,先支三万两,剩二万存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其法本於 唐 之飞钱, 宋 之交会,其用同於近日北五省之会票, 淮 南之根窝。”
《漢語大詞典》:镑余(鎊餘)
与“镑亏”相对而言。旧 中国 以银或银元为货币时对国外支付因英镑汇价下跌所造成的赢利。参见“ 镑亏 ”。
《漢語大詞典》:镑亏(鎊虧)
旧 中国 以银或银元为货币时对国外支付因英镑汇价上涨所造成的亏损。因其他国家大都采用金本位,习惯上对外付款常以英镑汇价为标准。英镑汇价上涨,就要多付银两或银元,造成亏损。 梁启超 《中国国债史》:“新﹝外﹞债四百五十兆(注:即4.5亿两白银)即不堪命矣,而復益以增加无定之镑亏,於是国债问题之餘毒,竟不知所届。”
《漢語大詞典》:镑亏(鎊虧)
旧 中国 以银或银元为货币时对国外支付因英镑汇价上涨所造成的亏损。因其他国家大都采用金本位,习惯上对外付款常以英镑汇价为标准。英镑汇价上涨,就要多付银两或银元,造成亏损。 梁启超 《中国国债史》:“新﹝外﹞债四百五十兆(注:即4.5亿两白银)即不堪命矣,而復益以增加无定之镑亏,於是国债问题之餘毒,竟不知所届。”
《漢語大詞典》:递延资产
也称“逆延费用”。指业已支付但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种费用。如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國語辭典》:垫支(墊支)  拼音:diàn zhī
垫付。
《國語辭典》:期票  拼音:qí piào
一种定期支付金钱的信用票据,可转让或附抵押品担保。
《漢語大詞典》:生产过剩(生産過剩)
商品供给超过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致商品堆积,不能售脱的现象。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五三:“工人的工资既锐减,‘购买力’当然也随着锐减,于是间接又影响到必需消费品的销路,而加紧生产过剩的困难。”
《國語辭典》:拒付  拼音:jù fù
拒绝交付。如:「他因为邮购的商品有瑕疵,所以拒付这笔款项。」《法苑珠林。卷一四。敬佛篇。观佛部》:「贞观十四年,有贼孙德信,伪造玺书,将一阉竖子诈称,敕遣取像,寺僧闻奉敕索,不敢拒付之,经宿事发,像身已被铸破,唯头不销。」
《國語辭典》:流动资金(流動資金)  拼音:liú dòng zī jīn
流通性较高的资金。如即期存款、短期存款、活期存款等。如:「妥善运用流动资金,必可赚取更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