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剽攘
(1).掠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军士剽攘,非汝之过。”
(2).抄袭窃取。 明 宋濂 《经畬堂记》:“世儒不之察,顾切切然剽攘摹儗其辞为文章,以取名誉於世。”
《漢語大詞典》:荡攘(蕩攘)
清除。 唐 元结 《大唐中兴颂》:“储皇抚戎,荡攘羣兇。”新唐书·黎干传:“ 神尧 拯 隋 室之乱……汛扫荡攘,羣兇无餘。” 宋 李纲 《宫祠谢表》:“﹝臣﹞蒙起废於丘壑之间,使收功於桑榆之日,荡攘羣盗,循抚疲民。”
分類:清除
《漢語大詞典》:盗攘(盜攘)
窃夺;窃取。新唐书·酷吏传序:“ 武后 乘 高 中 懦庸,盗攘天权,畏下异己,欲胁制羣臣,椔翦宗支。” 宋 王安石 《萧注责授团练副使制》:“擅发丁壮,采金蛮夷,侵骚边人,废业失职,无钩考之检,有盗攘之嫌。”
分類:窃夺窃取
《漢語大詞典》:攘剔
(1).谓剪除繁冗部分。语本诗·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朱熹 集传:“攘剔,谓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长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种桑》诗:“诗人陈条柯,亦有美攘剔。” 宋 胡锜 《耕禄稿·拟赵鎛除金部诰》:“聚百鍊之精,以铸农器,俾啟辟攘剔之有其具。”
(2).指铲除。 清 魏源 《〈海国图志〉叙》:“何患攘剔之无期,何患奋武之无会。”
《漢語大詞典》:攫攘
争夺。 宋 苏轼 《大悲阁记》:“一人而千心,内自相攫攘,何暇能应物。”
分類:争夺
《國語辭典》:攘袖  拼音:ráng xiù
捲袖。三国魏。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分類:衣袖
《漢語大詞典》:攘鸡(攘雞)
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后以“攘鸡”为未能及时改正错误的典故。文献通考·兵五:“知保甲之当罢,而第释五等之田不及二十亩者,是犹紾兄臂而諭以徐,日攘鸡而易以月。”
《漢語大詞典》:尊攘
尊王攘夷。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佇班师旅,终仗尊攘。”
《漢語大詞典》:方攘
离散纷乱。《文选·扬雄〈甘泉赋〉》:“齐緫緫以撙撙,其相胶轕兮,猋骇云迅,奋以方攘。” 张铣 注:“方攘,分散貌。”
分類:离散纷乱
《漢語大詞典》:月攘
比喻容忍错误,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宋 朱熹 《答蔡季通书》:“不若从此痛自斩絶,毋以此等为愧,而深求可愧之实,不必更为月攘之计,以俟来年,庶乎於迁善改过,有日新之功。” 梁启超 《新民说》第十八节:“谓兹小节耳,操之何太急。谓是戒将来,今且月攘一。”
《漢語大詞典》:侵攘
侵扰。 唐 元稹 《崔方实试太子詹事》:“蛮蜑之间,有黄贼者,跧窜窟穴,代为侵攘。南人患之,为日固久。” 宋 苏洵 《几策·审势》:“然方其 成 康 在上,诸侯无小大,莫不臣伏,弱之势未见於外。及其后世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攘。”
分類:侵扰
《漢語大詞典》:磔攘
见“ 磔禳 ”。
《漢語大詞典》:磔禳
亦作“ 磔攘 ”。 谓分裂牲体祭神以除不祥。吕氏春秋·季春:“国人儺,九门磔禳,以毕春气。” 高诱 注:“命国人儺,索宫中区隅幽闇之处,击鼓大呼,驱逐不祥,如今之正岁逐除是也。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 宋 苏轼 《贺正启》:“伏以苇桃在户,磔禳以饯餘寒。” 清 龚自珍 《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抚阳湖吴公文》:“方下车而矢磔攘兮,三岁挞而垂效。”
《國語辭典》:攘灾(攘災)  拼音:ráng zāi
排除灾害。《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分類:禳除灾祸
《國語辭典》:闹攘(鬧攘)  拼音:nào rǎng
喧闹、纷扰。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出家儿心地本清凉,怎禁得直恁般闹攘。」也作「闹嚷」。
《漢語大詞典》:闹嚷(鬧嚷)
亦作“ 闹攘 ”。亦作“閙攘”。 喧闹嘈杂貌。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四折:“出家儿心地本清凉,怎禁得直恁般闹攘。” 明 祝允明 《新水令·秋闺》套曲:“一弄儿助凄凉,没来繇閒閙攘。”《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乾闹嚷了一夜,一毫无干。” 吴组缃 《山洪》六:“人众中又七嘴八舌的闹嚷起来。”
分類:喧闹嘈杂
《國語辭典》:攘盗(攘盜)  拼音:ráng dào
盗窃、劫夺。《资治通鉴。卷一三八。齐纪四。武帝永明十一年》:「陛下亲御六师,将远清江表,今始行至此,而小人已为攘盗,不斩之,何以禁奸!」
分類:盗窃抢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