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74,分7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摩诃迦叶
摩诃止观
摩肩擦踵
摩肩击毂
摩肩如云
摩旗相助
摩天大楼
摩西律法
摩崖石刻
摩耶夫人
摩罗精神
菩提达摩
式叉摩那
萨摩斯岛
滚动摩擦
《国语辞典》:摩诃迦叶(摩诃迦叶)  拼音:mó hē jiā shè
Mahakasya
人名。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传说是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也称为「迦叶」、「迦叶波」、「迦摄波」。
《国语辞典》:摩诃止观(摩诃止观)  拼音:mó hē zhǐ guān
书名。十卷。隋智顗讲述,弟子灌顶笔录。阐述天台止观的学说,发挥一念三千的禅法。为天台宗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国语辞典》:摩肩擦踵  拼音:mó jiān cā zhǒng
肩摩肩,脚跟碰脚跟。「摩肩擦踵」形容人多拥挤的样子。如:「一到连续假期,各风景区总是人潮不断,摩肩擦踵,寸步难行。」
《国语辞典》:摩肩击毂(摩肩击毂)  拼音:mó jiān jí gǔ
形容人车拥挤,热闹非凡。参见「毂击肩摩」条。
《国语辞典》:摩肩如云(摩肩如云)  拼音:mó jiān rú yún
摩肩,肩碰肩。摩肩如云形容人多极为拥挤的样子。《孽海花》第一○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分类:摩肩拥挤
《国语辞典》:摩旗相助  拼音:mó qí xiāng zhù
摩,挥动。摩旗相助比喻尽心相帮助。《西游记》第三三回:「说了誓,将身一纵,把尾子趬了一趬,跳在南天门前,谢了哪吒太子摩旗相助之功。」
《国语辞典》:摩天大楼(摩天大楼)  拼音:mó tiān dà lóu
形容极高的楼房。如:「在大台北都会区有许多摩天大楼。」
分类:楼房
《国语辞典》:摩西律法  拼音:mó xī lǜ fǎ
摩西根据耶和华经传给希伯来人的律法。其内容以十诫为主,包括民法、道德律和宗教仪礼等。
《国语辞典》:摩崖石刻  拼音:mó yá shí kē
雕刻在山壁上的文字、图像等。古人通常在风景名胜处的悬崖山壁上,刻下经书或功名事迹,留传后世。后因字迹优美,遂成为供人观赏的艺术品。如〈泰山摩崖金刚经〉。
《国语辞典》:摩耶夫人  拼音:mó yé fū rén
佛陀释迦牟尼的生母。梵语māyā-devī的音意合译。名摩诃摩耶,相传为天臂城释迦族善觉长者的女儿。唐。顾况〈八月五日歌〉:「四月八日明星出,摩耶夫人降前佛。」也译作「摩诃摩邪」。
《国语辞典》:摩罗精神(摩罗精神)  拼音:mó luó jīng shén
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文艺思想。摩罗是梵文māra的音译,就是恶魔的意思。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作品中塑造了具有叛逆性格、反压迫、专制的人物,积极争取自由、真理,这些人在当时的环境下被视为恶魔。此一思想在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五四新文学产生了影响。
《国语辞典》:菩提达摩(菩提达摩)  拼音:pú tí dá mó
梵语Bodhidharma的音译。中国禅宗初祖。南印度人种姓不详,出家后倾心于大乘佛法。来华时间有三说:一说南朝宋末;一说梁武帝普通元年;另说大通元年,到达广州,后至北魏,所到之处,以禅法教人。游嵩山少林寺,在那儿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为「壁观婆罗门」。以二入四行为修行的方法。达摩的事迹,随著禅宗的发展,渐趋神异,并成为中国画家所爱的画题。在通俗侠义小说中,菩提达摩也成了少林武功的创始者。
分类:梵语音译
《国语辞典》:式叉摩那  拼音:shì chā mó nà
年满十八岁的沙弥尼,到满二十岁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之前,要受六法,此时就称为「式叉摩那」。为梵语śikṣamāṇā的音译。《四分律》卷二七:「彼比丘尼取他依,著不语主,入村乞食者波逸提,比丘突吉罗,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或意译为「学法女」、「学戒女」、「正学女」。
《国语辞典》:萨摩斯岛(萨摩斯岛)  拼音:sà mó sī dǎo
Samos Island
岛名。位于希腊爱琴海东南斯麦纳湾,隔萨摩斯海峡与土耳其相望,为爱琴海中最接近小亚细亚的希腊岛屿。面积四百七十六平方公里。曾先后被波斯、雅典、拜占庭、土耳其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归属希腊。盛产葡萄、橄榄、水果、烟草等。
《国语辞典》:滚动摩擦(滚动摩擦)  拼音:gǔn dòng mó cā
一种摩擦的方式。物体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