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迭配  拼音:dié pèi
押解传送罪犯到某个地方。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脊杖了六十罚,我去郑州迭配牢城。」《水浒传》第二七回:「取一面七斤半铁叶团头护身枷钉了,脸上免不得刺了两行金印,迭配直州牢城。」也称为「递配」。
《國語辭典》:分摊(分攤)  拼音:fēn tān
分别摊付。如:「这次修理大楼各项公共设施,每一住户平均分摊两千元。」
《國語辭典》:编派(編派)  拼音:biān pài
捏造是非,讥诮他人。《红楼梦》第五四回:「听数贫嘴的,又不知编派那一个呢?」
《漢語大詞典》:坐派
犹摊派。 明 李东阳 《应诏陈言奏》:“见在之数,或不敷於坐派;停止之詔,或遽移於陈情。” 明 归有光 《送同年光子英之任真定序》:“今使驛之所出,兵调之所加,坐派日增,民生蹙耗甚矣。”
分類:摊派
《國語辭典》:官司  拼音:guān sī
1.官吏的分职。
2.百官。《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國語辭典》:官司  拼音:guān si
诉讼之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漢語大詞典》:抑配
强行摊派。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南郊大赦天下制》:“已后官司应有市糴者,各须先付价直,不得赊取抑配。” 宋 苏辙 《论雇河夫不便札子》:“兼访闻河上人夫,亦自难得,名为和雇,实多抑配。”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补传五:“若 王介甫 散青苗钱,当其始散,或踊跃而愿得之,迨其既散,或亦因之而获利,未尝一出於抑配。”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官府还向商行抑配科差,或借口军需,向商人借钱。”
分類:强行摊派
《國語辭典》:科配  拼音:kē pèi
按户口、田亩或区域,责令人民摊派的临时税。《旧唐书。卷九八。裴耀卿传》:「耀卿躬自条理,科配得所。」
《漢語大詞典》:三调(三調)
(1). 汉 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侧为三调。《文选·谢灵运〈会吟行〉》:“六引缓清唱,三调佇繁音。” 李善 注引宋书:“第一平调、第二清调、第三瑟调、第四楚调、第五侧调。然今三调,盖清、平、侧也。”旧唐书·音乐志二:“平调、清调、瑟调,皆 周 房中曲之遗声也, 汉 世谓之三调。”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南齐书·武帝纪:“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资治通鉴·南朝齐武帝永明十一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调,谓调粟、调帛及杂调也。”
《漢語大詞典》:配率
按比例向人民摊派税收。新五代史·杂传十八·卢质:“三司使 王玫 请率民财以佐用。乃使 质 与 玫 等共议配率,而贫富不均,怨讼并起,囚繫满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车驾总师临 江 ,乞速降黄榜,须行约束,每事务在简省,稍有配率,许人陈告。”
《漢語大詞典》:均籴(均糴)
宋 代按照人户家产、土地多少,分等摊派征购粮食的制度。购价往往低于市价。 徽宗 政和 三年(公元1113年)始行于 陕西 ,后推广至诸路。参阅文献通考·市籴二
《漢語大詞典》:远派(遠派)
(1).远亲。 唐 白居易 《唐故湖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长源远派,大族清门,珪组贤俊,準绳济美。” 元 王恽 《拜奠宣圣林墓》诗:“金石贯元精, 泗 波来远派。”
(2).派遣到远处。 宋 曾巩 《送任逵度支监嵩山崇福宫》诗:“枢庭承远派,郎位袭清尘。”
(3).犹言四方摊派。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徭役》:“水利淤塞则各就本图业户自开自浚,不得远派远差,则塘长之役,亦不必设也。”
《漢語大詞典》:差配
古代官府向百姓摊派劳役、赋税。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州县和僱车牛,百姓必无情愿,事须差配,然付脚钱。”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三月﹞丙申,詔 鄴都 、 幽 、 镇 、 沧 、 邢 、 易 、 定 等州管内百姓,除正税外,放免诸色差配。”金史·食货志三:“自立监铸钱以来,有铜鑛之地虽曰官运,其顾直不足则令民共偿。乞与本州司县均为差配。”
《漢語大詞典》:摊配(攤配)
摊派分配。 唐 元稹 《论当州朝邑等三县代纳夏阳韩城两县率钱状》:“ 元和 十三年敕,缘 夏阳 、 韩城 两县残破,量减逃户率税,每年摊配 朝邑 、 澄城 、 郃阳 三县代纳。” 唐 元稹 《阴山道》诗:“税户逋逃例摊配,官司折纳仍贪冒。”
《漢語大詞典》:蠲纸(蠲紙)
(1). 唐 宋 时 杭州 、 温州 等地所造纸名。纸质洁白莹滑,故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临安 有鬻纸者,泽以浆粉之属,使之莹滑,谓之蠲纸。蠲犹洁也。:‘吉蠲为饎。’周礼:‘宫人除其不蠲。’名取诸此。”参见“ 蠲糨纸 ”。一说 吴越 钱氏 时,供此纸者蠲其赋役,故号“蠲纸”。见说郛卷二十引 宋 钱康公 《植跋简谈》
(2).以颁发免除赋役证书名义,向民间摊派供应的公文用纸。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而课州县出纸,号为‘蠲纸’。 泽 上书言其敝, 明宗 下詔悉废户部蠲纸。”参见“ 蠲符 ”。
《漢語大詞典》:蠲符
免除赋役的凭证。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 五代 之际,民苦於兵,往往因亲疾以割股,或既丧而割乳庐墓,以规免州县赋役。户部岁给蠲符,不可胜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唐 户部有蠲符, 开元 四年,敕诸郡取紧厚纸,背皆书某州某年及纸次第,长官管干同署印记,竝送朝集,使上户部本部官掌纳,依次第用之,其贵重如此。一云,在 唐 凡造此纸户,与免本身力役,故以蠲名。”
《國語辭典》:均派  拼音:jūn pài
平均派定。如:「岁末大清扫均派各个相关部门负责。」《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编审馀论》:「若国有小役,计丁派夫,有大役,丁粮均派,则丁与粮,无畸轻畸重之弊。」
分類:平均摊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