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摇 → 颻飖搖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韵府拾遗 青韵》:摇铃(摇铃)
金史历志:宋太史局旧无浑象,张思训准开元之法而出新意。其制有枢轮开轴,激水运动以直神,摇铃,扣钟击鼓。
《国语辞典》:摇铃打鼓(摇铃打鼓) 拼音:yáo líng dǎ gǔ
比喻随地声张,四处宣扬,使人尽皆知。《金瓶梅》第六二回:「既是你乔家亲爹主张,兑三百二十两抬了来罢!休要只顾摇铃打鼓的了。」也作「摇旗打鼓」。
《国语辞典》:卖杖摇铃(卖杖摇铃) 拼音:mài zhàng yáo líng
在街上假装医生行医以骗人。《金瓶梅》第六一回:「此人东门外有名的赵捣鬼,专一在街上卖杖摇铃,哄过往之人。他那里晓得甚脉息病源。」
《国语辞典》:摇铃儿的(摇铃儿的) 拼音:yáo líng ér de
北平有售卖脂粉针线的小贩,只摇动一种特制的铃,而不叫卖,人们常称之为「摇铃儿的」。
《國語辭典》:振铎(振鐸) 拼音:zhèn duó
1.摇铃。古时宣布政令或教化时,用来警众。《周礼。夏官。大司马》:「司马振铎,群吏作旗。」《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錞于,振铎。」
2.从事教职。明。章懋〈与沈副使仲律书〉:「近见湖南录,始知先生继文定胡公之旧职,而振铎于濂溪之乡。」
《漢語大詞典》:铃柝(鈴柝)
(1).巡逻、报警用的铜铃、木梆等响器。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季氏之富》:“其居绕墙数里,中有復道週巡,健儿执铃柝者共六十人。”
(2).借指巡逻、警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虑有盗,夜遣家奴数人,更番司铃柝。”
(3).摇铃击柝。
《明史·郭正域传》:“方狱急时,逻卒围 鲤舍 及 正域 舟,铃柝达旦。”
(4).犹号令、纪律。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三军用命,铃柝严明。”
《漢語大詞典》:提铃(提鈴)
古时从傍晚至拂晓定时摇铃,以示太平无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提铃者,每日申时正一刻,并天晚宫门下锁时,及每夜起更至二更三更四更之交;五更则自 乾清宫 门里提至 日精门 ,回至 月华殿 门,仍至 乾清宫 门里,其声方止。提者徐行正步,大风大雨不敢避,而令声若四字一句,‘天下太平’云云。”
《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 文嫂 先开后门,呼唤 玳安 、 琴童 牵马过来,骑上回家。街上已唱号提铃,更深夜静。”
《國語辭典》:扬铃打鼓(揚鈴打鼓) 拼音:yáng líng dǎ gǔ
摇铃击鼓。比喻大肆张扬。《红楼梦》第六二回:「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也作「扬幡擂鼓」、「扬锣捣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