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搜 → 搜蒐”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搜罗(搜羅)  拼音:sōu luó
搜求罗致。唐。范传正 赠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文明小史》第一二回:「凡稍有名望,稍有学问的人,他都搜罗到他手下,出了钱养活。」
《國語辭典》:蒐罗(蒐羅)  拼音:sōu luó
蒐集网罗。如:「当年的文献都已是断简残编,蒐罗不易。」
《漢語大詞典》:采掇(採掇)
(1).亦作“ 採缀 ”。搜集。 汉 王充 论衡·卜筮:“著书记者,採掇行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採掇片言,莫非宝也。”南史·沈约传:“条流虽举,而採缀未周。”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皇甫冉》:“又《巫山诗》终篇皆丽,自 晋 、 宋 、 齐 、 梁 、 周 、 陈 、 隋 以来,採掇者无数,而补闕独获驪珠。” 清 盛时彦 《〈阅微草堂笔记〉序》:“老而嬾於考索,乃採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 ,欲採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
(2).拾取;摘取。《宋书·孝义传·徐耕》:“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饥馁,採掇存命。”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园蔬抱金玉,无以供採掇。” 明 李东阳 《后园种菊经月忽见数花》诗:“登临忆冒重阳雨,採掇愁沾昨夜霜。”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三:“想当採掇时,碧色照筐筥。”
(3).采纳;选取。旧唐书·良吏传上·蒋俨:“僕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採掇。”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採掇增损,实待圣断。”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赋诗谢表》:“寸长罔弃,咸归採掇之中;四极难赊,不出惠鲜之外。”
(1).犹摘取。语本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宋 梅尧臣 《清池》诗:“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参差。美人留采掇,玉鮪自扬鬐。” 清 张锡祚 《晨诣南园采蕨》诗:“薄物世所遗,采掇欣有得。”
(2).犹摘录。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明 胡应麟 诗薮·周汉:“《庄》《列》最近诗;后人采掇其语,无不佳者。”
(3).犹搜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魏 氏采掇亡书,藏三阁。” 清 张埙石 《〈冬青树〉序》:“以 文山 、 叠山 为经,以 赵王孙 、 汪水云 幕府诸参军及一切遗民为纬,采掇既广,感激亦切。”
《國語辭典》:掇拾  拼音:duó shí
采取。《宋史。卷三一九。欧阳脩传》:「周、汉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说于左,的的可表證,谓之《集古录》。」
《國語辭典》:刬刷(剗刷)  拼音:chǎn shuā
搜刮。宋。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至遇军国郊祀之大费,则遣使刬刷,殆无馀藏。」《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蔡京差官刬刷诸司库务故弊的物。」
《漢語大詞典》:蒐罗(蒐羅)
搜罗;搜集。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总年数三百二十七万,称尊号一百八十餘君,总不如 唐 虞 氏把七政蒐罗成历象。” 明 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星飞电掣各奉命,蒐罗要使山林空。”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开卷益偏多,古和今,任蒐罗,清磨岁月惟书可。”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余曾有续刻《皇清经解》之议,因博访通人,蒐罗众籍。”
分類:搜罗搜集
《國語辭典》:鸠集(鳩集)  拼音:jiū jí
聚集。《抱朴子。内篇。金丹》:「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南史。卷三三。裴松之传》:「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广增异闻。」也作「纠集」、「鸠聚」。
分類:搜集聚集
《漢語大詞典》:采获(采獲)
收集。《后汉书·班彪传》:“若 迁 之著作,採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
犹收获。 隋 江总 《入摄山栖霞寺》诗:“岁华皆採穫,冬晚共严枯。”
采辑;搜集。汉书·夏侯胜传:“﹝ 夏侯建 ﹞自师事 胜 及 欧阳高 ,左右采获。” 颜师古 注:“言於 胜 及 高 两处采问疑义而得之。” 宋 陈世修 《阳春集序》:“旧帙散失,十无一二,今采获所存,勒成一帙。” 章炳麟 《与刘光汉书》:“ 向 歆 本好博览,左右采获,自在鸿儒通人之列,与墨守者有异。”
《漢語大詞典》:蒐辑(蒐輯)
1.搜集。 明 吴承恩 《〈诸史将略〉序》:“尝欲蒐辑往牒汇为一书,以考昔人经武之略。”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三姑》:“余案头《东坡集》,乃 蜀 中新刻本,蒐辑虽富,恐不尽可信也。”
2.整顿。新唐书·王绍传:“自 张愔 后,兵骄难治, 绍 蒐辑军政,推诚示人。”
分類:整顿搜集
《漢語大詞典》:裒聚
搜集;聚敛。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书画:“ 王羲之 书,旧传惟《乐毅论》乃 羲之 亲书于石,其佗皆纸素所传。 唐太宗 裒聚二 王 墨迹,惟《乐毅论》石本在。其后随 太宗 入 昭陵 。” 明 唐顺之 《与郑户部书》:“盖自来督赋之使,多以徵敛裒聚为功,而执事独以宽大行之,是以始及下车,而应感已若此矣。”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四年:“询於沿边土豪并内地故老,博采参较,得之甚详,以至稽求载籍,质证时务,用是裒聚撰述,以副陛下委任之意。”
分類:搜集聚敛
《國語辭典》:采集(採集)  拼音:cǎi jí
采取蒐集。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赞成》:「天宝初,协律郎郑虔采集异闻,著书八十馀卷。」也作「采集」。
《國語辭典》:鸠合(鳩合)  拼音:jiū hé
集合、召集。《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桓传》:「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閒,得万馀人。」《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虽复时有鸠合同志,以谋王室,然上非奥主,下皆市人。」也作「纠合」。
《漢語大詞典》:采求(採求)
搜求;搜集。后汉书·马严传:“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异,异则中以刑法,不即垂头塞耳,採求财赂。”后汉书·儒林传序:“及 光武 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採求闕文,补缀漏逸。”
分類:搜求搜集
《漢語大詞典》:采缀(采綴)
见“ 採掇 ”。
采集;搜集。宋书·孝义传序:“今采缀湮落,以备闕文云尔。”
分類:采集搜集
《漢語大詞典》:采掇(採掇)
(1).亦作“ 採缀 ”。搜集。 汉 王充 论衡·卜筮:“著书记者,採掇行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礼以立体,据事剬范,章条纤曲,执而后显,採掇片言,莫非宝也。”南史·沈约传:“条流虽举,而採缀未周。”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皇甫冉》:“又《巫山诗》终篇皆丽,自 晋 、 宋 、 齐 、 梁 、 周 、 陈 、 隋 以来,採掇者无数,而补闕独获驪珠。” 清 盛时彦 《〈阅微草堂笔记〉序》:“老而嬾於考索,乃採掇异闻,时作笔记,以寄所欲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志士多危心,亦相率赴 欧 墨 ,欲採掇其文化,而纳之宗邦。”
(2).拾取;摘取。《宋书·孝义传·徐耕》:“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饥馁,採掇存命。”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园蔬抱金玉,无以供採掇。” 明 李东阳 《后园种菊经月忽见数花》诗:“登临忆冒重阳雨,採掇愁沾昨夜霜。” 清 唐孙华 《治圃》诗之三:“想当採掇时,碧色照筐筥。”
(3).采纳;选取。旧唐书·良吏传上·蒋俨:“僕以不才,犹参廷谍,诚以素非德望,位班卒伍,言以人废,不蒙採掇。”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採掇增损,实待圣断。” 明 吴承恩 《赏花钓鱼赋诗谢表》:“寸长罔弃,咸归採掇之中;四极难赊,不出惠鲜之外。”
(1).犹摘取。语本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 宋 梅尧臣 《清池》诗:“泠泠清水池,藻荇何参差。美人留采掇,玉鮪自扬鬐。” 清 张锡祚 《晨诣南园采蕨》诗:“薄物世所遗,采掇欣有得。”
(2).犹摘录。 汉 王充 论衡·超奇:“故夫能説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 明 胡应麟 诗薮·周汉:“《庄》《列》最近诗;后人采掇其语,无不佳者。”
(3).犹搜集。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 魏 氏采掇亡书,藏三阁。” 清 张埙石 《〈冬青树〉序》:“以 文山 、 叠山 为经,以 赵王孙 、 汪水云 幕府诸参军及一切遗民为纬,采掇既广,感激亦切。”
《漢語大詞典》:蒐集
搜集。 清 曾国藩 《〈湖南文徵〉序》:“唯考据之文,蒐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宏,后世之欣慕亦寡。”
分類:蒐集搜集
《漢語大詞典》:蒐括
搜集。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序》:“独 龙子犹 氏所辑《喻世》等诸言,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而 宋 元 旧种,亦被蒐括殆尽。”
分類: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