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搜 → 搜蒐”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检集(檢集)
搜集。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灵符》:“ 朱子 集中序上载其事,因记之,暇日尚当检集,以究其端末也。”
《漢語大詞典》:招拾
犹搜集。 南朝 梁
何逊 :“六府孔修,百司尽毕,搜求儒雅,招拾遗逸。”
《漢語大詞典》:窘摭
搜集。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陈周士》:“乃窘摭其数事,作书达之於 赵 ( 赵德渊 ),备言贜滥过恶。”
《國語辭典》:捡拾(撿拾) 拼音:jiǎn shí
拾取。如:「他喜欢到溪边捡拾鹅卵石。」
《漢語大詞典》:讨集(討集)
搜集。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唐明皇 以诸王从学,召 集贤院 学士 徐坚 等讨集故事,兼前世文辞,撰
《初学记》。”
《國語辭典》:刷括 拼音:shuā guā
筹措、搜刮。《醒世姻缘传》第一二回:「既与人打官司,难道不收拾个铺盖?不刷括个路费?」
《國語辭典》:风采(風采) 拼音:fēng cǎi
风姿文采。《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行事适机宜,而风采可畏爱。」
《國語辭典》:史官 拼音:shǐ guān
古时负责整理、记载史实的专职官吏。《汉书。卷三○。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宋。钱公辅《义田记》:「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
《國語辭典》:冥搜 拼音:míng sōu
尽力寻找,搜集。唐。
李咸用 诗:「幸逢三五夕,露坐对冥搜。」《聊斋志异。卷一。画皮》:「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后冥搜,殊无端兆,惭恨而归。」
《漢語大詞典》:博采(博採)
亦作“ 博採 ”。 广泛地搜集采纳。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諫,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諫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招求幽隐,举方正,徵有道,博採异谋,开不讳之路。” 唐
韩愈 《与凤翔邢尚书书》:“欲求士之贤愚,在于精览博采而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吏部见客》:“既以进贤去不肖为职,自应博采众论。” 郑观应
《盛世危言·道器》:“宪章王道,抚辑列邦,总览政教之权衡,博採泰西之技艺。” 秦牧
《蜜蜂的赞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
《國語辭典》:采访(採訪) 拼音:cǎi fǎng
1.探采寻访。《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上》:「唐主好采访外事,令翰林学士李崧、端明殿学士李专美、知制诰吕琦等,更迭到中兴殿直宿,或与语至夜半不寝。」《儒林外史》第三三回:「钦奉圣旨,采访天下儒修。」
2.新闻记者访问打探消息。如:「独家采访报导」。
《國語辭典》:采访使(採訪使) 拼音:cǎi fǎng shǐ
职官名。唐代担任巡视各州、察访善恶、考核诸道官员政绩的特任官。见唐。杜佑《通典。卷三二。职官州郡上》。
《國語辭典》:采风(采風) 拼音:cǎi fēng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诗歌,编成国风。后遂称蒐集民歌为「采风」。
《國語辭典》:采诗(采詩) 拼音:cǎi shī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各地诗歌,以观民情风俗,作为施政的参考。《汉书。卷三○。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國語辭典》:采取(採取) 拼音:cǎi qǔ
选择取用。《汉书。卷三六。刘向传》:「故采取诗书所载贤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水浒传》第九八回:「叶清后被邬梨差往石室山采取木石。」
《國語辭典》:长编(長編) 拼音:cháng biān
1.著述者在撰写成书之前,蒐集有关材料并整理编排而成的初稿。如宋司马光编通鉴先成长编。
2.较长编幅的著作。如长编小说。也作「长篇」。
《國語辭典》:采诗(采詩) 拼音:cǎi shī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各地诗歌,以观民情风俗,作为施政的参考。《汉书。卷三○。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